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
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眴仆[注]。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
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
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
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