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风政风实现历史性变革。在社区治理一线,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改进作风的“金钥匙”,更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行动纲领。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在省委读书班强调“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为基层党员干部践行作风建设指明方向。社区工作者作为党的政策“末梢执行者”,更需以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将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治理血脉。
一、以政治自觉筑牢作风根基
社区治理千头万绪,唯有将“两个维护”刻入骨髓,方能校准为民服务的航向。作为社区一级党员干部必须强化“枝叶关情”的政治担当,把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与落实“三争”行动相结合,让“马上就办”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常态。
二、以机制创新破除形式主义
曾几何时,社区工作者疲于应付台账报表、迎检迎评。社区需建立“需求导向”服务机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精力聚焦到解决停车难、环境整治等真问题上。
三、以服务实效检验作风成色
八项规定的生命力在于化风成俗。社区工作者当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责任意识,把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小巷总理”的服务效能。
四、以监督共治巩固作风堤坝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社区需构建“干部自查+群众监督+上级督查”的立体化监督网络,既严管干部作风,又畅通民意渠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社区工作者当以八项规定精神为镜,常拂思想之尘、常祛作风之弊,把“四下基层”的红色基因转化为“近在咫尺”的服务温度,让党旗在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唯有如此,方能在“作示范、勇争先”的福建实践中,书写新时代的社区治理新篇章。
(延平区梅山街道 黄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