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作风清韵 永葆赶考初心——以八项规定精神淬炼新时代共产党人政治品格

      中央八项规定,短短600余字,却如一把划破形式主义阴霾的利剑,一道涤荡官僚主义浊流的清泉,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里程碑。党中央部署开展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学习教育,恰似一场及时春雨,既是对过往十年作风建设成果的再巩固,更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再动员。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当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学思践悟中校准价值坐标,在知行合一中擦亮政治底色。

一、八项规定精神是对中华治吏文化的传承与超越

      从《周礼》“六廉”到《盐铁论》“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从包拯“清心为治本”到于成龙“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吏治智慧,在八项规定精神中获得了创造性转化。它既汲取了“风成于上,俗化于下”的传统治理精髓,更注入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为民”的本质属性。当我们在民主生活会中红脸出汗,在基层调研时轻车简从,在接待群众时热茶相待,实则是将“民惟邦本”的古训升华为“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二、八项规定精神是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时代密码

      十年铁腕治吏,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逾百万件,看似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政治生态的焕然一新。从“舌尖上的腐败”到“车轮上的铺张”,从“会所中的歪风”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印证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深刻哲理。李希书记强调“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正是以“永远吹冲锋号”的魄力,续写着“窑洞对”的新时代答案——唯有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方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三、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赶考路上的压舱石

      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需要党员干部以“时时勤拂拭”的自觉护航。当我们在招商引资中严守“亲清”界限,在乡村振兴中践行“一线工作法”,在科技创新中弘扬“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实干精神,八项规定精神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正如焦裕禄在兰考治沙时揣着的那把“标准尺”,今天的党员干部更需常备八项规定这把“政治标尺”,量出初心纯度,测出担当力度。

      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坐标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早已超越具体条文,升华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腾。它告诫我们: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永不停歇的接力赛;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答好的必答题;不是软指标,而是检验党性的硬杠杠。让我们以此次学习教育为新起点,让八项规定精神的清韵激荡复兴征程,用“不要人夸颜色好”的政治定力,谱写“清气满乾坤”的时代华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