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陷入了疯狂学习的怪圈了吗?
这一年来,我最大的感受是:
如今,获取知识的门槛和成本日益降低。甚至可以说,太低了!
你只需要花一顿饭的钱,就能买到各种金融投资、知识管理、英语学习、歌唱技巧等等的名师、专家教程。(BTW, 成为专家和名师的门槛也变得很低啊)
这就给人一种错觉:只要我把这些名师的课程都学完,短期内,我自己也能成为某某专家。
于是乎,很多名师、专家们也利用了这种心理,纷纷打出一些速成类课程:《10小时学会Excel》,《20天学会写作》、《21天攻克编程技巧》、《一年读300本书》等等...
在这些大师们名利双收的同时,我们真的梦想成真了吗?
我自己的体验是,并没有。
不得不承认,我自己也有特别严重的知识焦虑,恨不得每天看他个10本书,听他个5门课,恨不得1年就成为大师。我曾经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只要一有时间,空下来就听这些专家的课。结果过了几天,我自己能够想起来的所谓“秘诀”寥寥无几,真正用到生活、工作中的也几乎没有。
我分析了一下,大多数人的思维路径是:
嗯,这个老师的英语口语好厉害啊!我要成为像她那样的!
那就要开始练习口语了?唉,我没有准备好,也没有天赋啊...
哇,这个老师开课了。收费才300?好,我去听课,也许听完我口语就大幅度提高了呢!
(30天过去了)
咦?我好像进步不大啊?啊呀,另外一个名师开课了,这个课只要20天,好,我这就去报名。
这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学再多的课程,也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啊!
也许这个老师提供给你了极好的技巧。一个月的学习结束后,也许你掌握了技巧。但是你却从来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这些技巧!就好像一个人他想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他每天去看这些企业家的传记,结果呢,看了10年后,你觉得,他能成功吗?
再举个例子,那些每年号称看了300多本书的人,个个都成功了吗?(关于大量阅读为什么无法带来相应的效应,我在另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要用持续写作代替大量阅读》中给出了答案)
这是因为,无论是这些成功学的传记也好,还是这些速成的课程,对你的意义,不过是安慰剂罢了。它们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确实减轻了你的知识焦虑,但不会给你带来真正的改变。就好像喝碳酸饮料,能给你一下子的快感,却不能让你持续解渴。
而这种快感,其实是你在沉醉于自我成长的假象里。
你需要的是一杯解渴的茶。来,我这就给你泡茶。
什么是你与他人的巨大差异?
幸福也好、成功也罢,都有一个巨大的前提: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雅典德尔菲神庙上的神谕,在我看来,是人生最重要的命题。我眼中的成功,并非名、利,而是对自己有最清楚的认知。只有最大的认知,才能带来最大的自我认同。当你足够认同你自己时,幸福和成功自然会不期而至。
“认识你自己” 是个很广大的命题。其中有一点尤为关键,就是你要找到自己和他人的最大的差异所在。
这是你的立身之本。这就好像,人们提起星巴克咖啡,就会想到它提供的独特品质:文艺、有情调、当代感十足。又比如,现如今人人都写公众号,为什么像“毒舌影评”、和菜头的“槽边往事” 这样的号就能广受欢迎,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他们确实能做到独一无二、不可复制。
那么,你也要找到自己那独一无二的特点。并且把这些特点无限放大。
“巨大的差异” 这个词,我一开始是从李笑来的一次关于自己创作体验的分享中听到的。于是,我就开始琢磨,到底怎么才能找到这个巨大的差异呢?
直到最近,我找到了。
怎么找到这个巨大的差异?
哈佛幸福课的Tal老师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我认为最有效的MPS方法。
M(Meaning)即意义。
P(Pleasure)即快乐。
S (Strength)即优势。
他把这个方法用来作为选择职业的标杆。在个人实践后,我惊喜地发现:这个方法也适合于找到我们的巨大差异。
现在,我和你一起,一步步地完成这个绝佳的方法。
1. 从最简单的P(Pleasure)开始,什么使你快乐呢?
请你拿出纸和笔,回顾一下:昨天,在和你自己有关的事情上,哪件事让你最快乐?接着,你要记下,在过去的一周中,有哪3件事,让你最快乐?最后,你要试着回忆,在过去的一年中,哪3件事,让你最快乐?
我自己列了一下,分别是:
昨天的:带父母出去看电影。
过去一周的:在简书上发布的文章,被许多人评论为:非常有用;通过写作帮助自己进一步思考清楚很多人生的困惑;为自己策划一个读《经济学人》练习英语的方案。
过去一年中:完成一个心理学的硕士学位;穷游的方式玩转了欧洲数10个国家;与音乐(尤其是爵士乐)有关的一切。
OK,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些事件的关键词找出来。那么,对我来说,人生的快乐主要是以下几个:
陪伴家人;进一步了解自己、他人、以及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帮助他人解惑、认识自己;音乐。
2. 再来看 S (Strength),怎么知道你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问自己:我有哪些能力比身边90%的人要强?
(给大伙儿20分钟的时间去想)
对我自己而言,比身边90%的人要强的能力分别是
1)我的声音比较好听,也具有一定的唱歌水平。
2)具有一定的审美力,和一颗对万事万物敏感的心。
3)较强的统筹规划能力、并且也有创造力。
4)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英语发音较地道。
5)亲和力比较强。
再给大家说一个更简单的方法:Gallup(盖洛普)集团出过一套关于优势(天赋)识别的测试题,只需要30分钟的测试,你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通过这个测试,我发现,自己的优势是:
体谅;前瞻;理念;学习;积极。可以说,和我自己的判断有好几条具有潜在的关联。
3. 接着,来看看我们的价值观,或者说使命(calling)。
前一阵子,看过心理咨询师徐凯文的演讲,他说: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有一个毛病:空心病。
用大白话说:就是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是什么事情可以让你每天醒来,看见第一缕阳光后,就告诉自己:太好了!今天,我要为了这个活着。想到我就幸福。
对你来说,这样让人兴奋、幸福的使命(calling),是什么呢?
也许你会说:我想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想要有几个聪明懂事的孩子。这样的想要,真的是你自己想要的吗?还是你过往人生中,你的父母、长辈、老师们灌输给你的呢?
扪心自问,你的“真我”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做一个最简单,也最残酷的游戏。如果你离开人世了,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留给世人的是什么话?
好,我的答案是:最大程度上认识我自己;能把艺术和人生的美传达给他人;并帮助他人更好地自我认同。
4. 最后,让我们把M、P、S三者做一个连结。找到三者最后的共通之处。
我发现,最终三者共同的交集在:
1)对自我与他人的了解
2)对艺术的感受和传达
3)助人(更好的自我认同)
我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在若干年前第一次接触到心理学就有触电的感觉。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也明白自己为啥一听到爵士乐、一看到美好的文学作品,就失魂落魄,变成米缸里的老鼠的感觉了。
因为,我个人的最大差异就在这里啊!
从此,我更坚定了,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应该围绕这3点进行。
那么你呢?
来,我们一起跳出怪圈
必须指出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式:在搞清楚为什么要做一件事之前,先不要去贸然行动。
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大家在一通瞎忙之后,才拍一下脑袋,惊慌失措的问自己:啊呀,我当初为什么要干这事儿?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我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我为什么要和这个人结婚?
就拿学英语来说。很多人寒窗苦读10多年英语,却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学英语呢?他也许会回答:大家都说,学好英语,将来能找好工作。
敢问,那学英语这件事,对你自己的意义在哪里呢?
姑且不论我们的教育体系是有多烂。你需要为学英语这件事,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意义。
拿我自己说,学习语言是因为它为我的生命打开了无数可能性。如果没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我可能也没办法在去年,完全通过自助游跑完欧洲10个国家。在这些穷游的日子里,我和欧洲的一些年轻人成为了朋友,试着去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是看再好的旅游书也得不到的人生体验啊!
可以这么说,学会了几种语言,就拥有了多少个世界。在这样巨大的意义下,我怎么会学不好语言呢?再回看我自己个人巨大差异的第一条:就是对自我与他人的了解,那么学习语言对我来说,意义和诱惑都太大了。
你不妨对照着自己的巨大差异,试着找到: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技术、能力对你个人的重要意义。
总结
本文想说的是两件事:
第一:在你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巨大差异前,不要贸然行动。
第二:当你根据MPS方法,找到了自己的巨大差异后,就要开始全速飞奔了。
现在,当我们坐拥了这个巨大差异后,面对这么多的教育资源时,你很难迷茫了。你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你只需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要学的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有什么重大意义呢?它有助于强化我的的最大差异吗?
一旦有了这种思考模式,你将比身边80%的人都要强。因为知道自己的最大差异的人太少了! 知道,并且能够运用在生活中的人,可以说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