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十四个短篇故事,十四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环境的人,然而却都有着浓浓的无奈和伤感。
刚开篇的是《永远的尹雪艳》,初看这一篇,只是感觉到了尹雪艳没有情感,什么事情都是冷眼旁观,有一句话“尹雪艳总也不老”,不论来来去去多少人,尹雪艳依旧绝代风华。等到看完这本书,那么多的人物聚散离合,惜旧哀今,只有尹雪艳一个人当初什么样,最后依然什么样。看完全书,才发觉尹雪艳像是高出这些世人太多的一个存在,她好像在冷眼旁观一切事物,人物的发展变化,她知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看着在她的会所里面赢赢输输的众人,她也只是飘来飘去不做停留。欧阳子说,尹雪艳是一个幽灵,不是人。人总会有变化,有七情六欲,因为经历而发生改变,而只有没有情感的空洞才能看透一切,最终保持不变。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人,才能众生身边过,片刻不停留,连时间都不能在她身上留下痕迹。
白先勇先生笔下的台北人们大都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而远离了故乡的人——尤其是突然间的非自愿远离故乡,家庭散落,还再无重聚的一天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也许注定要以悲剧结尾。没有根的人,到了哪里都像是流浪。所以他们之间有人选择忘记过去重新开始,有人选择抱着过去在现在生活,还有人一直活在过去里。
忘记过去重新开始的人们也许是明智的,就好比《一把青》里面的师娘,她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然后让自己过得更好,她对很多发生的事情不再抱有过于浓厚的情感——丈夫的死去她似乎在心里已经演练了很多遍,从嫁给他的那天开始,所以她接受了,然后继续生活。我不知道他们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不知今夕何夕身处何处,不知道他们在劝告其他放不下过去的人的时候会不会也在内心思索自己的心情会是如何。可是至少我看到的,是能够在现实中活的如鱼得水的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观者永远看表面,体会只有自己知道。
一直没有从过去走出来的人这本书写了很多人,《一把青》里面的朱青,《花桥荣记》里面的卢先生,《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里面的王雄……他们抓住过去的残影不想放手,却好像更加折磨自己。朱青因为丈夫是飞行员所以丧夫之后不停地游走在飞行员之间;王雄因为过去定亲的小妹像现在的小女孩,费心的照顾却最终被嫌弃,王雄抱着自己的回忆自杀,期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其实里面我印象最深的人是卢先生。曾经的两小无猜,至今的精神支柱,可是表哥的欺骗让卢先生十五年的积蓄瞬间被掏空。我想卢先生崩溃的不是钱财的消失,而是表哥的欺骗让他明白他的她是再也不可能从大陆来到台湾了——表哥粉碎了他十五年的期待,他的精神支柱。人一旦精神崩溃,就会很容易变得面目全非,从来都是洁身自爱的卢先生,因为别人想介绍对象给他还要羞涩却坚定的拒绝的卢先生,对待孩子轻声细语耐心无限的卢先生,竟然选择了那样一个低俗的女人。自弃般的开头,意料之中的悲剧结尾。灵肉分离的时候,选择肉体的贪欲,灵魂丧失的时候会痛苦,可是如果坚持了肉欲的享受,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空虚随之而来。所以当那位公然背叛了卢先生,卢先生灵肉都失去了,接下来他突然间就死去了,死于心脏麻痹。家徒四壁——表哥的欺骗,那位的搜刮,再加上房东的清理,老板娘看到也就只有卢先生最珍贵的一张照片,就是当年年少,卢先生和他的未婚妻,十八九岁的模样,郎才女貌,两小无猜。可惜物是人非,什么都不在了。
然而青春就是青春,过去了的时候才被人们怀念。所以《台北人》这本书注定是悲剧收尾。得不到的时候总是怀念过去,可是真的能得到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就可以把握住拥有的东西然后喜剧结尾?我们究竟是因为过去真的那么美好而难以忘怀,还是因为现实实在残酷所以寻求寄托?但不论是什么,记忆都应该是完整的,缺少了哪一部分,我们就都不再是自己。没有过去的人没有根,风吹到哪里,就落到哪里,然后随风去了。
我觉得,一个时代,终将随着这个时代的人的逝去而完全过去,然而如果这个时代还没有完全过去,而是开始被新的时代取代的时候,那么上一个时代遗留下来的人就会过得很痛苦。这本书《岁除》里面的赖鸣升,《梁父吟》里面的朴公,《冬夜》,《国葬》,英雄迟暮从来都是一种力不从心的悲哀,曾经的浴血奋战,曾经的挥斥方遒,然而到如今,社会变得安定,新时代的人们开始忘记过去的人,因为他们需要开始新的生活,而很多时候开始新的生活,就必然需要遗忘一些过去的东西。所以他们就注定成为了下一个时代的牺牲品。多年以后,没有根没有家的人,还会不会有人记得他们来过?
台北人,人生百态,哀从中来。他们中地位不同,处境不同,过去不同,然而却向着同样的结局迈进,他们都没有走过自己的回忆,没有走出自己的过去,无国无家,无家则注定漂泊,何为家?血亲常驻,游子归来。历史纵逝,时间无情,然而后有人记,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