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译文: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注释:
明民:使民众聪明多智。
贼:这里是祸患、灾祸的意思。
稽式:法则、准则、标准。
物反:返归到纯真淳朴的自然状态。
大顺:自然通泰、绝无滞沮的境界。
这一章所涉及的,也是我们现在哲学里边经常讲的一个道理,叫“否定之否定”规律,讲事物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肯定,第二个阶段是否定,第三个阶段是否定之否定。这一章和第四十章讲的“反者,道之动”,所运用的哲学的智慧和道理是一样的“返璞归真”,《道德经》认为治民最关键的是要使民风纯朴,不要那么多的技巧,不要那么多的套路。
这一章讲的就一个问题:你用什么方式治国呢?要让民心变得纯朴、敦厚,返璞归真,没那么多的技巧,没那么多的套路,没那么多骗人的把戏,这样才符合大道。
“古之善为道者”,以前的那些善于按照道来治理国家的人。“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不是让老百姓有那么多的心眼技巧。“愚”不是愚民,而是敦厚、厚道,让人民的民风纯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