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不考研不考公务员,当然也不学习。貌似这是一种神仙般的生活,实则行尸走肉一般的糜烂,而大多数和我一样的人更愿意把它称作——静享大学最后的美好时光。
唯一让我有点存在感的也就是晚上去酒吧兼职唱歌的三个小时。天气渐凉,晚上酒吧顾客很少,我也就没怎么唱歌,一直在看一些短文鸡汤文,无意间在简书上看了一篇关于《肖申克的救赎》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职场中年人士,表述的是一些很深刻的问题,很多观点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决定趁热打铁,重温经典。
《肖申克的救赎》作为评分最高的电影,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我不敢妄自菲薄地评价这部经典,只是从个人的角度说一些大家都懂的大白话。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越狱的故事,主角安迪是一名年应有为的银行家,因涉及枪杀妻子及其情夫而被捕入狱,从此被终身监禁在一所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而后,安迪在狱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在瑞德的帮助下,凭借一下把小锤子用十九年的时间成功越狱。
有人说电影从头到尾都很郁闷。的确,这是一部被冤枉的罪犯自我救赎的故事,故事的最后安迪仍然是个杀人犯,只不过换了名字换了生活,但安迪从未洗白自己。人们都害怕自己被冤枉,说电影郁闷的人,可能都是内心纯粹的人吧!他们接受不了世界的灰暗面,受不了被冤枉误解,总是渴望着真相大白和结局美好。安迪也一样,在面对律师意淫他的杀人场面时,安迪的眼角是有泪的,虽有万语千言却众口难辨。台下坐着他的亲人朋友,台上各种证据指明他就是一个冷血的杀人犯。看到律师咄咄逼人的逼问的画面时,我的内心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言语真的可以杀死一个人,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堂堂七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当案板敲响,法官宣布终身监禁的判决的时候,安迪并没有情绪失控,而是闭上了眼睛,深吸一口气。他明白他的人生从此要彻底改变了,只好闭上眼睛进接受现实。仅仅是这一秒钟,就彻底改变了他人生,而选择接受这个现实,控制住自己即将崩溃的情绪,又需要多么强大的毅力。
紧接着,画面转向了肖申克监狱,电影中的第二个主角瑞德出现了,其实整部电影我们都是跟着瑞德的视角在观看。画面中的瑞德正在接受谈话,如果评委们觉得你改造成功了,这可能是出狱的唯一途径。从瑞德的虔诚的眼神和言语中我看出了,他内心还期许着自己通过评委们的认可,但结果总是失败。用瑞德的话来说:不同的日子,相同的结果。此时的瑞德已经在监狱中度过了20年的自我救赎的岁月。但在电影的结尾,也就是瑞德接受最后一次约谈的时候。评委用40年不变的问题问他:你觉得自己改过了吗?瑞德回答道 :改过?让我好好想想···我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此时的瑞德已经对出狱这件事不抱任何希望了,他淡定从容的言语和看破世事的眼神告诉我,他已经把自己交给了监狱。然而,却意外的得到了释放。是的,瑞德出狱了。电影用一种讽刺的口吻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充满希望的时候,生活总会让你失望。失望透了,却会意外迎来春天。
安迪来到了肖申克监狱。诺顿典狱长说:你们都被判有罪,所以来到了这里。这句话也就是告诉他们,无论什么原因进来的,你们现在都一样,都是罪犯!就需要接受现实,认清自己的身份。接下又说:把你们的思想交给上帝,把你们的身体交给我。是啊,进入监狱意味着你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唯一不受控制的是你的思想。这也让我想到一句话:你能杀死一个人,但是永远也打不败他。一个人的死亡往往是精神上的死亡,一旦对生活丧失生的希望,那么活着和死已经没有了区别。就像电影中的一句话: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在监狱的第一个晚上,安迪显得很平静,总是沉默不语。新入狱的一个胖子却在“老人”的调戏下,失声痛哭并喊叫着自己不属于这里。不知道在胖子的背后有什么故事,但他已经绝望了,绝望的人就会失去理性,失去理性就预示着危险的来临。胖子果然没有撑到第二天便死了。
安迪在监狱适应了一个月才开口与人说话,我猜在这一个月内他已经认真的观察了周围的人,想好了全部的越狱计划。他第一个主动交谈的人就是瑞德,因为瑞德可以帮他搞到他需要的东西,比如——一把小锤子。瑞德开玩笑的问他是要用来挖洞越狱,安迪笑而不语。在瑞德看来需要几百年才能挖洞越狱的事情,安迪却用19年做到了。我想说:很多貌似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你把他想的太复杂;是你没有勇气也没有恒心,去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人类之所以能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是因为有思维,所以思想意识是人优越与动物的主要区别。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拥有超前思想意识就意味着成功的可能性,思想意识永远在行为的前面,因为思想支配这行动。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安迪过着一种消磨意志的生活,经常被姐妹花性骚扰或是挨打,在洗衣房过着日复一日的工作···但是故事总会有转折,一个意外的机会,安迪和瑞德获得了去修房顶的工作。在工作的时候,安迪听到看守长哈德利的意外获得三万五美刀,却苦于逃税避税。于是作为银行家的安迪嗅到了机会,用他的专业性知识解决了哈德利的问题,而哈德利只需要给安迪的狱友们每人三罐啤酒作为报酬。
于是,有了接下来瑞德的独白:就这样,在完工前的第二天,在49年的春天,一群在工厂上面装修的罪犯,早上十点坐在屋顶上,享受着清凉的啤酒和肖申克最严密的保护,这种事在肖申克从来没有发生过,我们坐着喝着啤酒,阳光洒在肩头,觉得像个自由人,感觉像在装修自己家的屋顶,我们就像造物主···一个好朋友特别喜欢这段独白,所以就写下来了。这一刻,他们忘记了自己是罪犯的身份,安静的享受着美好的时光,短暂的自由带给他们了希望和快乐,当然这些快乐要归功于安迪身上。于是,从那一刻起,安迪真正成为了这些罪犯的朋友。社会其实也是一个大的监狱,每个人每天都在重复着自己的工作,遵守着公司条条框框的约束,带着不同的面具出入不同的场合,以牺牲自己的自由来换取物质需求。你也可曾想过:从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一个早上,放下你所有的身份,变成一个自由人,认真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自从安迪和狱警们打上交道,他的影响力也越来愈大,越来越多的狱警找他帮忙,哈德利也帮助他消除了姐妹花的干扰,一切事情都在安迪的策划下稳步前行。到了后来,他开始为典狱长洗黑钱,在监狱修建图书馆,帮助狱友考取高中毕业证···正如电影中的独白:“有的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辉,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狱,也无法长久地将他围困!”电影看到了这里,我的内心也充满了阳光。勇敢的人能拯救自己,伟大的人能拯救别人,安迪无疑是一个伟大的人。
后来发生的事情中,最常提到的次是——体制化。老布鲁斯在监狱呆了一辈子,当被释放回到社会后,因无法适应社会而自杀。当布鲁斯被释放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应该是什么情绪。感到高兴吗?还是感到同情?难道我的思想也被电影的故事情节体制化了?这时候我想到了瑞德的话:布鲁斯是应该死在监狱里的!老布鲁斯选择死亡,主要是因为没有精神寄托和生活希望吧!我又联想到生活中,为什么父母把孩子看的如此重要,因为那是他们活着的希望,精神的寄托啊!老布鲁斯在自杀的旅馆的墙壁上刻下:布鲁斯到此一游!便永远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他,因为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他属于肖申克监狱!瑞德被释放的时候,也住在这间旅馆。出狱之后的瑞德也和布鲁斯一样,迷茫无望,放佛自己是这个世界之外的人。在这个暗格调深沉的画面中,我很担心瑞德会成为第二个布鲁斯。但是安迪让瑞德充满了希望,因为他知道自己出狱后要做的事情,还有让他牵挂的朋友。
Hope——这大概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关于安迪是如何越狱成功,如何用智慧报复典狱长和看守长的。我觉的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自己有希望,才能给别人带来希望。
要和有希望的人交朋友。
无论何时都要让自己保持一种能力,因为朋友间也需要等价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