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闲暇之余,开始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说来有点儿羞赧,从教近二十年来,对此书早有耳闻,写个人成长故事时会好不羞涩地引用一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但往往浅尝辄止,因为不曾细细品味,何来深刻剖析,总也避免不了以点带面盲人摸象了。
待到静下心来阅读此书,方知自己的见解是何等的肤浅,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再次精辟地深入我心,纠正了我很多教育理念上的一些偏差,扶正了我对教育一知半解的自以为是,使我在寒冷的冬夜不禁汗颜:多少个和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的自以为成长延误了多少孩子的聪敏和智慧,亡羊补牢,希望为之不晚。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同行们,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他提出,一个教师,会正确地判断每一个学生当前在哪一方面有才能,今后他的智力怎样发展,是教育才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不能要求学生做他做不到的事情。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只不过是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学生,是以不同的方式达到这种水平和掌握这个范围的知识的。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判断用什么途径,要多久和克服什么困难,学生才能达到大纲规定的水平,如何在每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施大纲。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读来使身为人师的我深深动容。中国有句古话,十指伸出有长短,树木琅林有高低,人间事事皆不齐,作为教师,我们又怎能要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一样呢?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他曾经满意地对人说:“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在语言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贡。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学方面的高材生,又子游、子夏。”孔子一生弟子三千,但他却对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如数家珍,了如指掌,这就是因材施教最坚实的基础。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提出,孔子给出的解决方案截然不同。据记载,对于孔子提出的仁义道德,子路问老师,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实行?孔子马上否决,认为子路有父亲兄长在。而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马上就去执行。站在一旁的弟子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缘故。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勇武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冉有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对亏孔子因材施教有方啊!
人既生之为人,必有良莠不齐,又怎会发展在同一水平?在同一座教室中,面对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才是教育良方。再次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见解,在学习方面,应该给予学生个别对待,不仅在脑力劳动的内容上如此,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我们不妨在同一篇课文里,交给一些理解能力强的孩子一些深刻的道理,而给另一些学生背会其中喜欢的句子,而给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一个句子或者几个词语,甚至是教会他一个字。用这种方法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前进,只不过有的进步快有的进步慢罢了。儿童从作业的得分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喜悦。同时,师生间的相互信任结合起来了,教学活动就会有良好的效果产生出来。
学习成绩,形象地说,如同一条小路,通向儿童的心灵深处,那里燃烧着想当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和火花,要保护这条小路和火花,因材施教,无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理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