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的墙上,贴了一幅很粗糙的水彩画,画的是荡舟湖上的场景。这副画不是什么名人的大作,纯粹自娱自乐,只是一段时间的美好回忆。
那时候特别喜欢画画,经常在小本上画个花草什么的,好像也画故事,还画卡通人物,也画自己喜欢的糖纸,甚至还画沙发靠垫。总之,看见什么就画什么,喜欢什么就画什么。
我一般画在边角的位置,对纸面而言,完全属于装饰,有时候也画在纸面的中央,颜色淡淡的,完全作为背景,模仿花笺的风格。不管画到哪个位置,对自己来说,每天画不一样的东西,还都是自己喜欢的,也让我因此更主动地寻找可以入画的东西,也因此越画越喜欢。
我通常预先画好一周的页面,这样小朋友每天记录作业的时候,都预先有配图在纸面上等着她。结果,巴掌大的小本子,每一页都被我画过。自己得意,小朋友也高兴。
后来有一天小朋友说,“告诉你一件好玩的事,我们班同学问我, 你们家是不是有个画家?”
我惊讶地问,“同学说的是什么呀,不明白。”
小家伙说,“就是你总给我画的那个小本子,被我们班同学看见了。他们很喜欢你的画才问的。他们还说自己的家长都没有给自己画过小本子,还一个劲的羡慕我呢”。说话间,我看到她一脸的得意。
没想到,只是信手乱涂,人家不但没嫌弃,竟然还喜欢。一点兴趣爱好还能给家人带来快乐,真叫人高兴。我也因此保证,每天画小本子,只要她需要。
后来,这爱好鸟枪换炮,不用彩铅,改用电脑自带的画图工具了。
拿惯了笔的手忽然改握鼠标,还相当不适应,画什么都不对。不是把直线画成蚯蚓,就是把美人画成了无盐,再不就是线条没接上,给衣服涂色,结果涂到了背景。
几经擦了画,画了擦,终于掌握了鼠标的用法,画出图来基本上还是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在自己特别喜欢插图时,画了好一阵。
再后来,就是这幅荡舟湖上了。那会儿正好小朋友学水彩画。我也嚷嚷着要学。小朋友就现学现卖,还热情地帮我准备笔和调色板,我就一通乱涂,完全随心所欲,画水的时候,只用了大块的绿,现在想来莫不是那湖水是绿色的?
画好了就自己加边框,把它框起来,贴墙上。自己的画贴自家墙面上,反正不担心被行家笑,喜欢了就贴久些,不喜欢了再换一幅。自娱自乐,敝帚自珍大概就是这样子的吧。
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就叫做自娱自乐的。印象中是乡野村民为追女孩自编自导自演的搞笑故事。当时看那部电影,并没有因为村民粗陋的表演而轻看它,反而打心底里喜欢这自娱自乐的幽默劲。
人都说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我觉得,它首先从生活里来,带着百姓的喜怒哀乐,一颦一笑,它是有温度,带着呼吸的。哪怕不名贵,不专业,又有什么关系呢,能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