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9年毕业至今,我就和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么多年教书育人,总是按部就班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已经送走了届毕业生,可你要问我教育是什么,有什么诀窍,我答不出来。可是这个问题没有弄明白,似乎还没真正进入教师这个角色一样,我很是迷茫,我一直想学习,想努弄明白这个问题。最近有幸接触了一些人,他们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并且热衷于公益教学,更让我敬佩的是在专业的道路上他们一直在践行着。每个月他们会精读一本教育专著,每个星期就阅读的书籍写一篇教育叙事或读后感。这就是教师的个人成长必不可缺的环节,尤其是语文老师,阅读和写作,接受新鲜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不断地吸取知识,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我深深地被他们的行为打动了。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学习,给自己充电吗?于是我欣然的加入了这个团队,第一次共读的书籍《做有温度的教育》,有种相读恨晚的感觉,里面的很多观点引起了我的共勉,真是让我醍醐灌顶。
这本书主要集中展现了作者的教育情怀、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师、学生、学校文化、家校合作等问题的独到的思考,是一本接地气的教育著作。书中的内容真的是作者“做”出来的,是真正的“做”而论道。看了之后总觉得意犹未尽,最近又捧读了一边,特别喜欢作者的教育“三字经”——爱、慢、欲。
在作者看来,教育是“爱”的事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如果说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听话的同学我是能够做到的,可是看到那些学习成绩不好又调皮的学生,我有的时候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作业未完成时总要批评两句,有的时候甚至感慨,同样是一个老师教的,怎么差距这么大。在作者看来“正是因为学生有不足,老师才有教育机会。我们埋怨学生无知,是因为老师对学生的无知不接纳。如果从帮助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学生的无知就会成为老师帮助学生的机遇,正是这一机遇让我们的教育多了一些可能”。是啊,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引导学生不再无知,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每个学生都那么聪明那还要教师有什么用呢,我们不就是在他们无助的时候给予引导,帮助,关爱他们。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最起码让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心里也是暖暖的。
“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是让孩子接受‘十八岁的教育’还是享受‘八十岁的教育’”,在作者看来教育的弊端是急功近利,是教育的死敌。今年我带一年级,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半个学期下来有几位同学的作业总是不能按时上交,于是我很用心,放学亲自把他送到家长手里告知家长他们的孩子总是不听话,不写作业,家长们呢也无奈回家就是体罚他们,渐渐地孩子就不怎么愿意听课了,现在想想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从来没有问过他们为什么作业没写完,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我们老师和家长只做自己认为有用和成功的事,其他事情则成为可有可无的赠品,很少关心和思考学生接受能力差,不愿写作业的原因,只看结果,总是强势而为,很少顺势而为。
“教育是‘欲’的体现,教育学生有欲,教育是不仅涉及教师的教,还涉及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应该从他律向自律转变。”而这个转变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欲”是动态的,可变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观察,平时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这样,学生机有学习的动力,不需要我们苦口婆心地告诫了。
爱是教育的起点,慢是教育的规律,欲是教育的条件。教育者只有点燃孩子心中对未知的欲望,才会真正有效。教育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要静下心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