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我们总能发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忽然想起以前听过的一堂公开课,上课老师讲读结合,循循诱导,一些思维活跃、胆子够大的学生在这堂课上得到很多锻炼,但很多学生就像是旁听的观课老师,失去了实践的机会。如果上课老师能适当考虑合作学习,精心设计一下,应该能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同其他合作伙伴的配合、互动,既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团队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我在本学期期中有幸聆听了余映潮老师亲自执教的一堂公开课,40分钟的课堂里他总是用欣赏的目光,亲切的面部表情,看着学生的读书,写字,回答问题,很专注,很投入的听学生的回答。他说话面带笑容,娓娓道来。在课堂中他评价及时,语言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也应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应给予恰当的评价。特别令我回味的还是听余映潮老师的评课,收获特别大,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把我们所长期迷茫的课堂问题弄清了,把我们长期困惑的课堂目标和落实目标的过程之间的关系摆正了,真可谓拨云见日,就像一个身处困境的战士“冲出了亚马逊”,那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是一种神仙浮现的享受!作为一位教育教学战线上的士兵,我竟然如获至宝,至于那些新兵小将,更是有醍醐灌顶的敬畏,还有重任在肩的大彻大悟,这是一次教育教学的盛宴,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大摇篮。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每位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如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不急于给予解答,可以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研讨争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寻求正确的答案,合理地利用群体的优势。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学生间的合作,或同桌讨论,或小组交流,或群体争辩,激发学生参与思考、倾听和表达。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合作学习有助于智力放大,思维共振,提高学习效益。合作中能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克服片面,取长补短,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