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一位李举子,从小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没想到闯荡江湖受挫,最后心灰意冷。
话说这一年开科取士,李举子自持武艺高强,单人独骥前往京城赶考。
一路上晓行夜宿,这一天来到了山东地界,眼看着金乌西落,错过了宿头,直到天色昏暗,才来至在一处村落。
只见眼前一个小院儿,三间正房两间厢房,甚是齐整。
举子下马,拍打门环,一个老婆婆手持烛台,打开院门,问他有何事?
李举子说:自己前往京城赶考,想在此借宿一宿。
老婆婆闻听,面露难色,说道:贵人有所不知,我家全凭媳妇做主,她现在不在家,我不敢收留你。
举子闻听非常的诧异,普天之下哪有这种事,婆婆要看媳妇儿的脸色?
老婆婆长叹一声,说道:我守寡多年,守着一个儿子过活,现在儿子娶了媳妇出门经商,媳妇却是个悍妇,身大力强,性情暴躁,我是得罪不起,只好看她脸色行事。
说罢,竟然泪如雨下,抽抽啼啼的哭了起来。
李举子最是豪侠好义,闻听此言,双眉倒竖,怒目圆睁道:恶妇何在?待我教训于她!说罢,不由分说,拉着马走进了院中。
老婆婆双手齐摆道:不可不可,官人不知,她每天舞枪弄棒,进山打猎,一般人不是她的对手。
李举子闻听,仰天大笑,对老婆婆说:我李某,最是欺硬怕软,谅她一个妇人,有几分能为?待我教训她一番,让她今后孝敬您也就是了。
老婆婆闻听,急得直跺脚,说:官人赶快走吧,我那媳妇儿就要回来了,千万不要给我惹事儿。
正说话间,忽然一条黑影儿,闪入院中,将一物掷于地上。大叫:老嬷,快拿火来照亮,我要把它收拾了。
老婆婆赶忙应了, 颤颤巍巍的举着蜡烛上前照明,只见是一只死了的斑斓猛虎。
只听得一声长嘶!举子的马看见了火光中的老虎,惊跳不已。
那人问:哪来的马?
李举子赶忙上前,把马拉到一边缚好了。
在火光中看到一位黑大的妇人,又见她背来了死虎,心里也有几分怯了。
走上前,双手抱拳道:小生是赶往京城的举子,前来借宿的。
那妇人听了,笑着说:老嬷,
怎么如此慢待贵客?
又用手指着死虎说:今天在山中与这货缠斗多时,这才回来晚了,有失待客之理,贵人莫怪罪。
李举子见她言语爽快,礼数周全,连声道:不敢不敢。
妇人又从屋中取出一把椅子,对举子说:我家都是女流之辈,多有不便,请您在廊下一坐吧。
随后又拿来了桌子,放上了灯。过了一会儿,便端上了一壶热酒,热气腾腾的几大盘儿肉,都是野味,说道:山野之间没有什么好东西,还望贵人见谅。
李举子行路多时,确实有些饿了。连连道谢。一阵风卷残云,吃得个盘干碗净。
妇人见了,拿来了一个大盆,收拾桌上的盘盘碗碗儿。
李举子抓了这个空儿,对妇人说:我看您算得上英勇,贤明,只是孝敬长辈上有些欠缺。
那妇人闻听,将手中的盘碗往桌上一扔,怒道:是不是谁跟您说了什么闲话?
李举子忙分辩说:没有。没有人说过什么,我只是看您对老人的称呼和态度,有点儿不太恭敬,才有此一说。
妇人也不答话,一手抄起了烛台,一手扯了举子的衣领,走到院中一块大石头旁边。
边走边说:我说说,你给评评理。
李举子试了试不能挣脱,心中暗想,看她有何说辞。
妇人倚石而立,说道:某日有这么一件事儿,如何如何,你说是我的错?还是她的不对?
说罢随手用食指在石头上一划,只见石屑尽落,画了一道一寸深的沟。
如此连说了三件事儿,连画了三道沟。
举子一见,惊得满头大汗,脸胀得通红,连声说:都是您的对。早把那一颗要争强拔闯的心,都丢到爪洼国去了。
妇人说罢,在廊下为举子安置了床寝。
自入房中,与婆婆熄灯而眠。
李举子一颗心还是七上八下,暗想:幸亏我没有跟她叫号,交手,否则,性命休矣。
一夜无眠,一早儿悄悄地拉了马,离去了。
自此之后,他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收敛了威风,再也不敢随便惹事儿出头了。
选自《拍案惊奇》。
真可谓强中自有强中手!估计这位妇人炼过大力金刚指。
梅超风的那个九阴白骨爪,估计也能做到如此。
行侠仗义,见义勇为的事儿还是应该做。
有道是:能力越大,社会责任越大。
李举子也有点儿吓破了胆儿,矫枉过正了。您说是不是?[偷笑]
关注@北京大民 ,每日奇闻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