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征文活动,于是,就想记忆起脑子没有完全被酒精侵蚀的属于妈妈的那些暖心记忆。
大学三年,回到家的日子越来越少。
大一,就在外省上学的我在国庆期间都要买张回去的车票。
大二,开始学会喝酒抽烟,外加体会到钱的重要性就索性寒暑假只在家带了两个月,其中的一个月妈妈还不在身边。
大三,想到了,离身不由己的毕业时间越来越近,开始时不时的就想回家,但是总有那么些借口最终也没有付诸行动。
记忆仿佛回到了幼儿园。那时,家里住在大院里,四周都是住着人家,围起的院子中心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游戏天地。那时,我们最能蹦跶。乡下人家,总会把收割好的稻谷拿去我们小院的平地上晾晒。傍晚时分,会把稻谷都收好编织袋一袋一袋的装好,我们就会在这些鼓鼓的袋子上蹦跶过来,蹦跶过去。不亦乐乎,不知疲倦。天黑了,就会听见家长的高音:XX,回来吃饭了。那时候,总不知道什么叫营养,只记得,妈妈总会端着熬好的筒骨粥,里面伴着我讨厌的红萝卜丁,一眼就能看到的红色,迫使我又在院里瞎跑,心心念念:不能被抓住。妈妈呢,总是鼓起眼睛的一遍又一遍的叫着我的名字,拿着碗在小院里,好像身上没有做了一天家务的疲倦的在追着我。
那个时候的时光,在现在看来,真是奢侈的时候。即使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再想起那些时刻,眼里总是含着眼泪的在傻笑。
有个放学后的雨天,贪玩的我约着表弟,在另一个院子里冒着雨去抓蝌蚪,对时间完全没有概念,直到妈妈撑着伞从我旁边瞪着眼的出现,我才知道,好像自己做错了事情。被妈妈拽着手到了家里的先人牌位面前跪着,妈妈红着眼,大声的说:你知道错了没,知道了没,下次还要不要出去。妈妈一直在重复的说着这些,越说越激动地过来拧我耳朵。完全被妈妈这一举动吓坏了的我又不敢大声哭出来,只能小声的抽泣着,当时也不知道认个错,只知道自己很可怜,妈妈怎么变了,变得不爱我了。越想越委屈就抽泣声越来越大,也不知道回应妈妈。在一旁的奶奶心软了,赶忙拉起我,在我耳边轻轻的说着:啊,我们知道错了的,你和妈妈说一声,妈妈就不生气了。听了奶奶的话,抽泣委屈的小声说了句:我知道错了。妈妈这才抹了抹眼睛,什么话也没有说的转身去了厨房。奶奶就抱着我,拍着我的背小声的安慰着被吓坏了的我。
这些,就是小时候的我关于自己和妈妈的记忆。长大了一点,妈妈就因为生活的原因,和爸爸两人外出离家几千里的地方工作去了。妈妈不放心老人带我,怕管不住我,就把我送到了市区里面的全封闭式学校。周末来接我回家的还不是爷爷奶奶,是姑爷爷一家人。
有一次,妈妈离开家乡去外地的时候,正好家人带我去送了她,我只记得那天我哭得还好没有岔过气去,就一直大声的嚎啕着被大人抱着,看着妈妈头也不回的身影,只能是越哭越大声,只想引起妈妈的注意,但是妈妈没有。边走边用手抹抹眼睛的位置上了火车。
等到高中,家在城里买了房子,妈妈才在我身边待了下来。说是要守着我高考。
随着时间的消失吧,从来不会注意妈妈面容的我,还是发现了时间留在妈妈脸上的一些皱纹,时间走了,不变的是妈妈更加注重我的营养问题。有一次,我感冒了,妈妈很少会让我吃药,基本都是用食疗。看着我喝下去一碗汤,在我旁边说:你说你,小还小,怎么身体还没有你妈妈好。我喝完放下碗,说:反正还不是你生的。妈妈在旁边笑:怎么样,这饭的味道还不错吧。我点了点头,想了想说:妈,你做的饭那么好吃,以后我只想吃你的饭怎么办。妈妈笑着说:那你去哪都带着我啊,我身体好着呢,可以给你做饭到七十岁。我听完后,立马就底下了头,想着,别老大不小了还那么容易在妈妈面前流眼泪。
上大学的这些日子,也把自己玩的差不多坏了。每每胃病犯了从来不敢和妈妈说,也不会吃药,只会喝汤,但是那种味道,现在还没有能力带到我身边。
(图中为作者妈妈,拍摄于云南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