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1951年《中国茶讯》第二卷十一期上,冯军同志发表了《云南茶叶产销概况》一文。文中介绍的普洱茶制法,代表了当时普洱茶的制法,那时的制法分为初制和复制两部分。
初制方法为每次取鲜叶2~2.5干克置铁锅中炒萎,用手揉搓,使出汁成条,晒干后即成毛茶,亦称散装,这就是云南的晒青-滇青。复制工艺包括毛茶精制和蒸揉、部分。精制是毛茶经筛捡,剔除片、梗、茶末,分出等级。最细者称“头盖”,大部分是春尖白毫,盖于茶团最外面。次级茶是“二盖”,大多是夏初产的细叶。最差的茶称“里茶”,即包心。前先按各种花色规格配料,如碗形的沱茶每个重8两(老称16两为一斤,8两为250g),配料为头盖10%,二盖20%,里茶70%。心脏形紧茶每个重了7.6两(237.5g),头盖、二盖和里茶各占1/3。饼茶为沱茶的副产品,每饼重1.6两(50g),谷花20,5%,春尖21.2%,春尾58.3%。蒸揉时按配料称重后,一层一层放入蒸甑,好茶放在最外层,用蒸汽蒸软后,装入三角布袋,按需要揉成大小圆扁不同的形状,然后放置在干燥之处,风干即成。沱茶五个一筒,外包箬叶,用细藤、篾扎好,装进篾篓,捆紧。每28筒为一篓,净重70市斤,两篓为一驮。紧茶7个一桶,18桶装一竹篮,每篮净重60市斤,两篮为一驮。
大家可以看到,这种制法又恢复了明代至清代雍正普洱府建立前明代方以智(1611年-1671年)《物理小识》中提到的“普洱茶蒸之成团,西番市之”的制法,而潮水发酵改变茶性的方法自此在文字资料上基本消失.不知是历史原因还是人为原因,总之此后传统后发酵工艺在文献资料上不见了,至少我目前还未看到相关文字。
普洱茶在传统上主要是边销跟外销。内销很少,内销主要是用晒青的云南青沱销往四川、重庆一带,但它属于晒青绿茶。四川茶客们不是有那么句话吗,“沱江水,下关茶”。
香港素有“茶港”之称,香港人称云南普洱茶是“真正的普洱茶”。在香港,云南普洱十分畅销,丰厚的利润促使港商向内地大量采购普洱茶。
五十年代初,当时的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从云南购进晒青毛茶,然后拼入部分广东“大叶青”跟四川、湖南等地青毛茶,在当地进行“发水茶”的试制并逐渐形成普洱茶人工渥堆雏形。
1973年 ,云南省茶叶公司在广交会(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了解到香港客户需要发过酵的普洱茶,这种茶广东有生产。他们决定组织技术人员去广东学习。于是派遣了昆明茶厂吴启英等三位同志,勐海茶厂邹炳良、曹振兴两位同志,还有下关茶厂两位同志共七人,前往广东考察学习广东“发水茶”制造工艺。考察结束回到云南后,大家开始攻关后发酵技术。吴启英小组探究了广东制造工艺且参考了云南紧茶渥堆后发酵的传统工艺后,在没有任何可以参考样本跟数据的情况下,经过艰难的实验探究,现代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技术”在昆明茶厂研发成功。发酵时间由自然发酵的几年、十几年缩短到45天左右。
这项技术的研发成功,改写了云南古老普洱茶人背马驮、自然发酵、靠时间来转化的传统命运!接着,第一个普洱熟茶成熟产品“7581”熟砖诞生。“7581”熟砖可以被当之无愧地称作现代普洱熟茶之母,它与吴启英的名字将永远书写在云南普洱茶发展的历史上。
在《1938年—1990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上,有这样的记录:“1973年昆明茶厂试制普洱茶成功,随后在勐海等茶厂相继推广,产量大增”。于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停止了向广东调拨晒青毛茶,开始自营出口业务。从此云南自制的熟普洱茶进入市场,由于原料正宗、选料讲究,做工精细,产品受到市场的欢迎,逐步取代了广东的“发水茶”而成为市场宠儿。云南普洱茶出口香港的数量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十几吨飚升到1985年的一千五百多吨。以致后来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赞扬吴启英为“一片丹心为普洱,造福子孙万代人”。
在2000年前,内地是很少有人喝普洱茶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普洱茶热逐渐从香港传到台湾地区,接着又传回大陆。普洱茶2000年开始登陆广东芳村茶叶市场,一直没有热度。2005年,云南策划了一次名为“马帮进京”的普洱茶文化活动,当时的腾讯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0月10日,云南马帮踏着夕阳在北京房山区108国道上行进。当日,“茶马古道·瑞贡京城”云南马帮沿108国道,从河北省涞水县进入北京界房山区。云南马帮由40多个赶马人、120匹马组成。他们驮运着约4吨普洱茶,远涉4000余公里,最终将到达北京西山八大处公园。这是以向京城驮运“普洱贡茶”而闻名的“云南马帮”在160多年后重访京城。”这个事件受到了全国各地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成了当年最热门的新闻事件之一,普洱茶在内地的发展霎时迅猛起来,随之热遍全国。
普洱茶的火爆还有另一个推波助澜的原因,那就是对老茶的炒作。因为当时的市场跟广大茶友对普洱茶了解程度是极其浅显的。于是呢,这就被一些商家看到了机会,搞出了“越陈越增值,越老越是宝”的商业化运作,把一个农产品搞成了收藏品,从另一面推动了普洱茶的火爆。这是另一个话题,不在这儿展开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