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过一句话:
如果一个女人突然爱发朋友圈了,那她一定是生娃了。
如果一个女人突然不爱发朋友圈了,那她一定是娃上小学了。
在孩子的成长这块,家长的心情就像是坐过山车,从天堂跌落人间,再低到尘埃中。
以前觉得娃简直就是天才,将来清华北大肯定跑不了。
后来发现虽不是天才,但还是很聪明的,上个好大学应该也没问题。
现在才发现他智商下降的太快,能不能考上大学都得另说......
抛去亲妈滤镜逐渐崩塌,孩子的智力真的会越来越低吗?
很遗憾,答案是:会的。
很多科学研究证明:
虽然孩子的智商主要靠遗传决定,但在养育过程中一些事情确实会导致孩子在某些方面智商下降,也就是“变笨”。
情绪因素会限制智力发育
蒙特利尔大学曾开展研究发现:“苛刻的养育方式”会导致孩子大脑结构的改变。
什么是苛责式养育?
除了打骂、评判、体罚、大吼大叫等,还有一些更为隐性,不易被人察觉的形式,如:管得太多、要求太多、要求太严格。
不得不承认,比起父辈,这代父母棍棒式教育少了许多,但我们的“苛刻”变得更隐性且更密集了。
现代的孩子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资源,但也受着我们无法想到的约束。
我们小时候从没因不爱刷牙、不收玩具、学习不认真而天天挨训。
因为没人在意你刷不刷牙,也压根没几个玩具,忙于生计的父母也没空天天陪着你写作业练琴。
但现在孩子不同,因为父母的文化、素质等方方面面水平提高,所以对孩子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且事无巨细:
学习:“手型塌了”、“笔拿错了”、“颜色弄桌子上了”、“房子画歪了”
生活:“该起床了”、“芒果都弄衣服上了”、“别挑三拣四赶紧吃”;“玩具又弄的满屋子都是”;“你又看(电视)起来没完没了是吧?”
社交:“别人跟你打招呼怎么不理?”、“你那么多饼干为什么不分给小朋友一个?”、“别人不爱带你下回别上赶着”。
细细回想孩子从早到晚的每一天,难道不是一副细思极恐的画面吗?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需要退回到小时侯,只是很多时候“隐形的苛刻”也是苛刻,甚至因为隐秘,更加肆无忌惮。
我们总是忍不住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孩子可以做得够好,至少比当下好一些,至少比曾经的自己强一些。
所以,我们看不得孩子犯错、不认真,忍不住反复地去“纠正”他。
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很多本该是孩子通过自身智力解决的事情,转变成了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