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4.1

                                                     读书笔记之《论语》4.1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四〈里仁〉》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4.1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同智。

【集注】

        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

【钱穆】

        里仁为美:一说:里,邑也。谓居于仁为美。又一说:里,即居义。居仁为美,犹孟子云:“仁,人之安宅也。”今依后说。

        择不处仁:处仁,即居仁、里仁义。人贵能择仁道而处,非谓择仁者之里而处。

        焉得知:孔子每仁知兼言。下文云“知者利仁”,若不择仁道而处,便不得为知。孔子论学论政,皆重礼乐,仁则为礼乐之本。孔子言礼乐本于周公,其言仁,则好古敏求而自得之。礼必随时而变,仁则古今通道。故《论语》编者以〈里仁〉次〈八佾〉之后。凡《论语》论仁诸章,学者所当深玩。

[白话试译]

        先生说:“人能居于仁道,这是最美的了。若择身所处而不择于仁,那算是知呢?”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自译】

        孔丘先生说:“身心常居仁境为最美,若选择不居于仁,那还怎么称得上智慧?”

【感悟】

        仁境是仁的环境、仁的境界、仁的心境,身在仁境固然为美,心在仁境则更为美。择邻要仁、交友要仁、读书要仁、修身要仁,最终要成为以仁做人、以仁做事的仁者。

【后记】

        仁与其说是一种美德,不如说是一种理想。因为德行不美那是有缺德的可能的,至于理想,即便不能实现,那也是现实太远的缘故,而理想则可以独自虚幻地美丽着。

                                                                                                               槐榆柳

                                                                                                        2017年1月28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