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根本途径在发展。
一、稳岗位是稳就业的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实施灵活就业激励计划,降低灵活就业门槛,鼓励创新创业。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实现就业量质齐升,需要政策保驾护航。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工作待遇和劳动条件等,并不完全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还需要发挥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保障作用。要不断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进一步贯彻实施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用好法律和制度的力量,更好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构建适合新就业形态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就业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努力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三、必须不断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逐步消除性别、户籍、身份等各类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或就业歧视,增强劳动力市场包容性,形成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格局,为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稳就业、促就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仅涉及短期应急管理与长期稳定发展之间的平衡,还涉及劳动力市场需求扩大与劳动者就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平衡、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平衡。聚焦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产生的全新的岗位需求,加大相关领域制度改革,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不断提升就业政策和服务的惠及度。实施场地支持、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充分释放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