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比较怀旧,几十年前的朋友基本都还在联系,就算是手机号码,二十多年了,从来没换过。我也算长情吧,接触过的不舍得舍弃,也不轻易有所改变。
我对简书“一见钟情”,它伴着我走过了些快活的人、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灵魂。说实话,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简书失望过几回,抄袭问题、抱团撸钻、权重等等,甚至萌生过离开的念头。
可,谁让我喜欢上了它呢?真像一场恋爱,既然爱上了它,就得接受它的全部。
暗地里,我作过些努力,写过两次举报抄袭的提案,也通过简信举报过多次,还私信提过对简书改革的看法和建议,积极参与了不少简书的征文活动并赞助过多次,参与专题编辑工作,推荐校对什么的,挖掘过简书作者,还对小白们说叨过写作技巧,自己创建了专题,发现并收录优秀作品给予赞赏……
总之,我想成就我和简书这个初恋的“姻缘”,希望着它会越来越好。
当然,我还是对简书有很大意见,首页推荐满目的水文,有的是字数少,有的是写作水准低,有的根本不知所云……
首页是门户,我很有痛心的意思,刚好看到理事会招募专栏小编,作为简书的一小分子,希望能通过平台贡献一点绵薄之力,便报名参与了。
这让我想起另一桩小事来,贝价下行那当口,有简友私信我,表示了对贝价和简书前途的担忧。我是这样回复,简书比我们更急。所以在许多人看空简书时,我逆流而上,增持了些贝,成了简书的合伙人。
我多半没看错,简书这一波理事会的改革,应该是一个整顿的开始了。
我很欣喜看到这样的改革,也乐于参与其中,在一周的复选期间,我也试着推荐了几篇,按要求发布如下。
背后的天使,作者:叶子紫衣。
我的评论:
铺天盖地的文字中,对于父亲的描述,大多冠冕堂皇地用四个字注解,父爱如山。
对于母亲的描述更细腻深刻的多,以至于“如山”的山,显得宏伟有余之外的粗糙。
父亲的心,也许非要等到为人父母时才更明白一些吧?就如同作者所描述的,赌钱、烂酒、不负责任,父亲往往远远不如母亲完美。
文中有个细节,父亲对“我”说,他有些怕我,让我想起我和父亲的一个细节,那是三十多年前吧?晚饭后我和好友在我房间里神侃,父亲坐在旁边微笑着倾听,偶尔插上两句,当然,他的观念和我们的有明显的差距,当时忘了他说了句什么,突然就冷场了。
静默许久,父亲说,是不是我在这里妨碍了你们说话了?
死水一般地静,我的朋友脸色有点尴尬,我听到父亲这话时的第一反应是应该回话,不是这样的,您不要多想。但当时的我自私地为了我或者是朋友的面子,在沉默了几秒钟后,鬼使神差地冷冷回了两个字,是的。
我刻意着不去看我父亲,我还是能感知父亲脸上的微笑失落地消散,他没再说话,默默站起来,走出了我的房间。
几年后,一场意外带走了父亲,然后我经常会回忆起那夜,我眼睛的余光里父亲落寂的背影。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往后余生我会有机会向他解释那晚我冷酷无情的两个字不是我本意,包括从我懂事起,我再没有对他说过的那三个字,我爱你,却因为一个小小的原因,“我有点怕他”,而一直一直拖延着,直到再也没机会说给他听。
我只知道我是爱他的,他也是爱我的,这就是传说中的父爱如山吧?厚重,讷言。
推荐理由:
作者用迟疑的、欲言又止的笔,记叙了一个父亲从女儿的神坛不经意地跌落,就算父亲有再多的不堪,也无法磨灭作者对父亲的爱,在子与女中没有焇烟的斗争中,父亲终究用“有些怕你”和他的白发落在了“战争”的下风。
为人父母和为人子女之间,不存在赢家,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即使没有文字中表现的那般光鲜,也绝对是真实而有效的。
作者善于思索和发掘,栩栩如生地演译了一个细腻矛盾的子辈和略显陌生的父亲间微妙的情感纠缠,父亲的厚爱和子女的厚爱引而不发,读后让人深思。
如何处理好和父亲的关系,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比如我那些无处可说的遗憾。
作者给出了标准答案,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在的日子,请珍惜,感恩作者的精彩分享。
为爱发声,作者:小乔的美好时光。
我的评论:
一路翻看简书最新文章,不下一百篇,鲜遇有印象的作品,几个小时过去,读完这一篇时,江南的夜已经深了,我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点上一根烟,缭绕的青烟外,小明无助地站在眼前,低着的头遮掩了他躲闪的目光。
小明的背后还有个小孩,胆小懦弱,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对于大人说的话半信半疑,特别是先生的言行,有许多难以认同的地方,却从来不敢开口问。小孩心里想,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一个先生,一个懂小孩的好先生,而不是误人子弟的先生。我认得那个小孩,那就是儿时的我。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很奥妙,那个小孩很快长大,做先生的梦想早早夭折,因为小孩的先生在办公室里当着所有的先生说小孩的作文是抄的,说如果你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那我们小庙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小孩没有抄袭,但没有辩解的能力,委屈的、屈辱的泪水不争气地跌落到桌子上,碎了。
抄袭是品德问题,小孩退了学,彻底失去了长大后做先生的先决条件。
推荐理由:很早就听说过,小孩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花朵是美丽的,但它们稚嫩而脆弱;教师是神圣的,任重而道远,一个疏忽大意,足以影响到花朵纯净的心灵,甚至可以改变花朵的往后余生。
小明是幸运的,遇上了善解人意的老师,如果那天她当着小明妈妈的面,按常规简单地把小明不想读书的情况直接告诉妈妈,并且要求妈妈回去做好小明的思想工作——这也没什么不对,只是,我几乎可以想象回家后小明的样子,可怜巴巴低头的样子,做错事的孩子的样子,自责沮丧的样子……他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的样子。
我想,那多半是个糟糕的结果,和被苛责抄袭作文的我很相像。
文中的“我”没容小明有解释的余地,用需要换洗的理由帮小明隐瞒了不想读书的念头,那一刻,小明忐忑的心必定是温暖的。
不敢断言小明的将来会如何,我能肯定的是在小明的余生里,他必定会永远记得那一刻,他的老师轻描淡写地对他妈妈说,“小明觉得这些东西都该洗了,带回去都洗洗吧”,和他“合伙”,帮他守住了一个足以引发呵斥的秘密。
也许,在小明的记忆里,还有老师当时没曾注意的木槿、蝉声、炽烈的阳光。
对,炽烈的阳光总是能给人以勇气的。
所以我会在小明背后看到另一个小孩,要是当年先生耐心地问我是如何写出那篇作文、而不是武断地说我抄袭的话,炽烈的阳光多半会透过那间仓库改装的宽敞办公室陈旧的窗玻璃,落到我的眉梢眼角,和我灿烂的笑容之上。
数十年过去了,先生早已走远,我花了太久的时间,终于重新捡拾起了感激之情,要不是当初先生严厉地冤枉我抄袭,我和文字的缘份多半会很浅,多半得不到文字带给我的殊多欢喜。
感恩我的先生,只是这过程太长太曲折了一些,还有着明显的难度。
我也曾像小明一样地存在过,所以对那句“周一见”感触的很深,深知一个良师言行对一个小孩的重要性。
致敬老师,致敬作者,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体验。
我的猫,比我坚强,作者:沫北辰。
我的评论:
狗血的人生里,总有一些可以慰籍无趣的日夜,比如一只猫。
推荐理由:人缺不了社交,场合上的光鲜,却避不开转身一个人的孤单落寂,于是一只猫成了治愈系的存在。
作者用平实的笔触,写和一只猫的遇见、陪伴和相依,却让人有了“亲情”的感觉,猫没有说一句话,对女主而言,却胜过了千言万语。
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太多关于和这只猫的“高潮”性情节,也许我们身边一直存在这样的一只猫或一只狗,让人与动物的温情有了舒展的理由。平淡的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可以把人击垮,而一只猫的洪荒之力,一样可以挽狂澜于即倒。
喜欢这样的轻描淡写,喜欢相信风雨之后的彩虹,文章并不长,再读一遍,仿佛那只乖巧的猫人就匍匐在我脚边,看着实实地伸了个懒腰。
我的流浪日记(下),作者:安徒生的树与明月。
我的评论:
这是一篇奇怪的……游记?我说不清,印象里,游记不是这样写的。
推荐理由:一篇不像游记的游记,用时髦点的话来说,是无处安放的灵魂。
人与事,在有限的空间里来去,想起什么,记录什么。
说实话,这一篇应该是篇游记,明明是篇游记,可我,偏听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跳跃的景象,说的,又似乎是种心情。
文字,似是而非,也是精髓所在。
这一篇,值得推荐。
厨间风月谈:五月榴花照眼明,作者:海杯子
我的评论:
生活需要浅浅的温暖,那些平常不过的石榴花和平常不过的大姐,就是平淡生活中不易察觉的温暖。
推荐理由:作者用平淡质朴的文字叙述了平淡质朴的情节,热情的大姐,并不被作者看好的石榴,在时光的流淌中,安静地发着光。
大多时候,生活会枯燥乏味,比如一棵不算显眼的石榴,被作者写出了“喜相”来,我却从文字之中看到了喜相的作者来,想起我经常提及的一句话来,心存欢喜,满眼都是欢喜,正因为作者有一颗喜感的心,眼中平凡的事物,也就变成了喜相的温暖,不骄不躁,潺潺而过。
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一样需要喜感,让我们也静下心来,通过作者娓娓的文字,欣赏平凡生活中静谧的美。
莲塘日记(14),作者:狂妃。
我的评论:
滚滚红尘中,拥有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人生的群体凤毛麟角,更多人的生活往往是一地鸡毛。
生活精不精彩?生活有趣不有趣?生活有意义没意义?决定这些问题答案的前题基本不在生活的本身,而在于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或者是说,在生活的这个人有趣不有趣?在生活的这个人精彩不精彩?
如此,有把美好生活过的一团糟的,有确是把生活的一地鸡毛活成喜笑颜开的,有跳楼自杀的,也有吃着硬馒头满怀希望砥砺前行的……
生活就在我们的手边身边,生活的意义呢?狂妃同学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独立独行的思维方式,总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什么并加以发掘,日记中各色人物鲜活着来去,堪比小说的情节。
她的生活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完美,但文字是她的一个完美渲泄口,成全了自己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文字在生活中的无穷魅力,因此暴力推荐她的日记作品,也许,读者能从她旳日记中会感悟些许生活的真谛。
说实话,找这些文章我是花了不少时间的,平均3小时/篇,一方面可能和我自己做专题时的习惯有关,宁缺不滥,专题每天收一到两篇文章,力求精品,选择标准比较严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一个问题,简书每天发文数很多,但精品文数量有限,找一篇文我往往要看一百多篇文章,工作量巨大,这又牵涉到以前简书政策不断变动,导致大量优质写手流失的问题。华而不实是脆弱的,这现象更彰显了成立理事会、挖掘好文章、整顿旧风气、提升平台整体写作水准、强化简书原创品牌的必要性。
我很庆幸看到简书这种细微的变化,也乐意着见证它的成长和辉煌。
不中听的丑话说的差不多了,接下来需要按要求表态了,哈,我真不太习惯这种文体,比如,如果我成为了理事会专栏编辑后,会怎样怎样做。
当然,收文的标准肯定要降低一些,重点还是要发掘新手小白中能写的作者。简书注册作者,如恒河之沙,一些写的好的文章要被发现是有难度的,有许多优秀作者,因自己写的文章无人问津而失去信心,不再登录的情况很多,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发现他们曝光他们,这样的结果必定会为简书充溢更多热情的新鲜血液。
每天抽出一到两个小时,积极配合理事会工作,我的愿想是做出一个有特色有人气的专栏,让更多的人喜欢简书。
最后又忍不住扯句题外话,为长远计,简书的路应该和某条某篇某号有明显的不同处,那些所谓的爆文款、转载文、类抄袭文、三两句的水帖,必须要严厉打击,路漫漫兮其修远,做好自己,我相信简书的未来无限美好。
简书好,正遂了我这种长情之人的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