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别人的时候最好在私下里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方改正错误,还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进一步融合。中国人向来都是非常爱面子的,如果上司在公共场合批评下属,就会使下属感觉很没有面子,也许下属会对上司怀恨在心,即使关系紧张,其实下属在听取上司对其批评时,更多是关注同事对自己的看法和反应,会无视上司的批评。
我们也常常能够见到很多上司在会上点名批评下属,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缺乏人性化,在众多下属面前批评一位下属,不但会打击士气,更会打击人心。他们会想下一个对象,也许就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开完会,或许他们也就在上司批评之后就有跳槽的想法了。
反过来说,由于上司批评下属,使下属对上司有了些看法,认为上司每天就知道批评人,不会反省自己。这样的上司带出的下属由于受到了上司的影响,也会带有这种工作作风批评下属,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样的团队也是没有战斗力的,或者是说战斗力非常低的,表扬可以形成文件的形式来表扬下属,而批评只需要一个电话就足够了。
如果见别人当众做错了,并且还继续错下去,也得单独进行批评。
聪明的人在大众面前总会表现的与自己的伙伴共进退,因为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人,自己的同伴都不赞同自己还谈何服众。私下里单独对做错事的人进行总结批评的人,也能促进被批评的人反省自己的缺点。
作为生意人,下属就是你的孩子,该怎么教育你的孩子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管理方法,有的上司为了敲山震虎,警戒众人总是采取杀鸡给猴看的批评方式,其实效果并不一定好,杀鸡给猴看,猴子不看怎么办?总不能连猴子一块杀掉了,对吧?
人的思想是复杂的,靠简单的喂下办法和批评扩大法的方法,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因为人固有的自尊心,使他在众人面前挨了批评后,内心自然产生屈辱感,生出愤愤不平之心。而对在场的其他人来说,本来是要想从大家从中感受到震动和教育,结果事与愿违,在场的人有的要从中评头论足,有的会对批评者予以同情,有的认为与己无关,而是这样的批评为耳旁风。
体无完肤的斥责和揭示别人的错误,只会让对方自觉尊严扫地,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造成对方强烈的逆反心理。如果巧妙的暗示对方的错误,那样就会受到对方的爱戴和喜欢。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被别人批评,特别是让最亲近的人批评,那是很伤自尊心的,批评的内容会让人觉得很不舒坦,而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神态,不客气的语调,更加重了打击的力度。这和外人的含蓄提醒,旁敲侧击的间接批评相比,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在批评他人时最好不要直言其事,而是借助于寓言故事、历史典故,一文传说来讽喻说理,或借助于批评类似的现象引起对方的联想。
比照或者讲个小笑话,启发对方去思考,这种批评方式可称做旁敲侧击式,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人,无论对方是什么人,身份或辈分是否比你低,不要肆意扩大批评的范围,尽可能让很少的人知道。
比如你知道你的朋友做法是错误的,直接批评可能会伤害到彼此的感情,不如就采取迂回的方式对他说,虽然你有你的生活方式,可是我觉得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或者这件事如果那样做是不对的,我相信你是不会那样做的,对不对?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使对方认识到你提出意见是善意的,而并非有意为难自己。
你针对的是他的缺点,而并非他的自尊心,也就是所谓的对事不对人,把你的批评指向他的错误,而不是这个人的时候,这样就不会影响他完整的自我形象,就能顺利的把批评建立在良好的情绪之上,建立在友好的氛围中,从而使对方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接受你的批评。
一般情况下间接指出别人的过失要比直接说出来显得柔和,并且不会引起别人的强烈反感。其实劝阻一件事情,我们可以躲开正面的批评,采取暗示的方法,对人正面的批评,那会剥夺了他人的自尊。如果你旁敲侧击,对方知道你用心良善,不但接受,而且还会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