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这些年来,我是一点一点看着武汉这座有着三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如何从一个“脏、乱、差”的“中国最大县城”一步步走向“国家园林城市”的。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武汉的变化真是一天一个样。可以说,只要近几年一直生活在武汉的人,都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座城市生活环境和绿化质量的明显提高。如今的武汉,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城市也更整洁了。不断延长的江滩,随处可见的绿地,正在给市民带来更舒适的生活。
虽然两年前武汉市走到了“园林城市”这个"终点",但却并没有停下来,而是马不停蹄地又走上了一条新道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一条比园林城市更加“高档”的城市建设之路。
从字面上来看,“生态园林城市”比“园林城市”仅多了“生态”两个字,但关键就是这“生态”二字。园林城市主要注重园林绿化指标,像人均绿化面积、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等;而生态园林城市更注重的是城市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这也是“生态”的意义所在。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比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有更高的要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不只是追求绿化环境的改善,而是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按照这一要求,武汉市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构想,更注重山水自然资源的保护,强化滨江滨湖绿化空间,扩大绿地面积,勾勒武汉生态园林美景。按照主城区、规划区和市域三个不同层次标准,实施不同的规划和布局。
这两年每逢盛夏将至的时候,武汉市内许多林荫大道上的环卫工人们却要为一些“麻烦”而伤脑筋。因为树木茂盛。所以数以千计的鸟会选择这些地方避暑,而那满地的鸟粪自然就够环卫工人们每天忙活了。
这些“麻烦”,却真实地反映了武汉市的生态环境——武汉已经在迈向生态园林城市的道路上走出了踏踏实实的一步。按照有关方面的规划,2020年,武汉将形成“两轴两环、六楔入城”的绿化景观格局。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6.8平方米,绿地率达38%,绿化覆盖率达45%,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为此,武汉市园林局还向解放公园改造方案的设计者加拿大园林专家文森特·爱斯林先生颁发聘书,聘请其为武汉市园林顾问,为江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出谋献策。
但是,要建成生态园林城市这个目标并不是光靠政府规划或是专家建议就能完成的,同时需要我们这些生活在武汉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来一起努力,毕竟,人才是城市里的主角。生态园林城市讲究的是协调发展,而人则是这整个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在建设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必须要树立起与“生态园林城市”这个概念所匹配的思想意识。只要我们先具备了生态园林的思想,并能以此为目标,不断提高我们市民的素质,那么我们就能在真正意义上建立起生态园林城市,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加的“园林”,更加的“生态”,更加的“大自然”。
十年后,我们要武汉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整洁,江滩更美丽,我们要武汉的生活更加舒适。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个生活在武汉的市民,都一起来唱响这首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之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