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生活

      我在功课中这样写“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这几年里,知道要降低对物质的欲望,可自己知道,那只不过是自己安慰自己安于当下的环境所找到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而已。

      回想37以来,只有童年生活的故乡和现在住的40平米的廉租房占据了我大部分的人生。为什么对栖居地会有这么强的感受,我感觉到自己骨子里面有一半期望游走,一半期望安定的当下,两种想法让我一次面对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会呈现一种游离。

      养我长大的农村小宅,我对它太过熟悉,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现在我还能想象得到它们的样子,那里承载了我和父母在一起最温情的时光。那时候哥哥、姐姐相继在外面闯荡,只有我和父母相依相守,我知道他们每日的劳作,他们的苦愁。父亲一生勤劳的背影,丰盛的早餐和盛夏的午休,是他教会我热爱生活的态度。母亲的忧愁来自对兄长,姐姐的期盼,一生苦在自己倔强的个性,和父亲的争吵也长期占据在我心里。但是他们的相处模式,也让我知道真实的生活就是那样,争吵有时候是生活的一味调剂品。

      婚后我和爱人花了工作期间的所有积蓄添置了新房,装修又花掉了我们大部分生活积蓄。工作地原因,购置的新房一直成了我们的客栈,一年回去住个几次。每次看到自己心爱的物品无法妥置的安放在属于自己的家,心里有那么多的遗憾,有很多的决定都无法刚刚好符合现实情况。

      现在居住的廉租房,为了孩子能够有舒适的环境,我和爱人卫生做得很用心,再小也是我们一家三口每天生活的地方。儿子在这里上小学,学会自己坐校车上下学;和隔壁的小朋友结伴成好伙伴;在楼下的篮球场学会组队打篮球。不知道多年以后,这个破旧不属于我们房子会不会也成为他童年最难以忘怀的住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