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一七】
王进士又曾,字谷原,诗工游览。《同人看白莲》云:“船窗六扇拓银纱,倚桨风前落晚霞。依约前滩凉月晒,但闻花气不看花。”“臯亭来往省年时,香饮莲筒醉不辞。莫怪花容浑似雪,看花人亦鬓成丝。”《游陶然亭》云:“岸芦迸笋妨游屐,林蝶翻灰浣袷衣。春浓转怕形人老,官冷真宜伴佛闲。”皆传诵一时。有《丁辛老屋集》。
王又曾(1706—1762),一名右曾,字受铭,号穀原、世纶,晚号丁辛老人,室名“丁辛老屋”“竹蒙山馆”等。海宁硖石人,居秀水(今嘉兴)王店。清官员、诗人、书法家。乾隆十六年(1751)南巡,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十九年(1754)成进士,官礼部主事,改刑部。不久以病辞归,笔耕自给。其为人性格豪放,尤善音律。赋诗饮酒无虚日,诗宗黄庭坚。轻倩爽利,颇多生趣。多题景物、酬赠之作,艺术上取法广泛而能融会变化,自成一家,语言清新,时见警语,为秀水派重要诗人。与同邑钱载齐名,为袁枚所赏,时称“钱王”。与钱载、祝维诰、朱沛然、陈乳巢等号称“南郭五子”。后人将他与厉鹗、钱载、袁枚、吴锡麟、严遂成并称为清诗“浙西六家”。有《丁辛老屋集》。毕沅为之序,谓於汉、魏、六朝及唐、宋诸家外,能融会变化自成一家,取材於众所不经见,用意於前人所未发,尤又曾所独到云。还著有《竹蒙山馆诗稿》、《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
银纱,白色的纱。此处喻指水面上波光粼粼,如铺就了一层白纱。
臯亭,音gāo tíng,亦作“皋亭”,山名。在今杭州市北郊,俗称“半山”。皋亭山名来自皋亭神。皋亭神是聚居于皋亭山周边的上古族群信仰之神。一直到隋唐宋时,皋亭神还是一方平安的保护神。唐长庆二年(822)七月,杭州久旱不雨,刺史白居易特备酒乳香果等祭品,上皋亭山昭告于皋亭庙神,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祝皋亭神文》。南宋时,因多次祷雨有灵验,朝廷还给皋亭神扩建神庙,封侯加爵列王,备极荣耀。皋亭山在南宋时也是临安防守要隘,元兵至,宋朝君臣在此投降。明·王世贞《满江红》词:“北面生看臣构在,南枝死望中原复。痛他年降表出皋亭,鸱夷目。”郁达夫《步何君<半山娘娘庙题壁>续成》诗:“看遍野梅三百树,皋亭山色暮苍苍。”
省,音xǐng,在本处为自省、省察、回顾的意思。《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年时,音nián shí,释义:1、年代。《晋书·卷九一·儒林传·范弘之传》:“与浩年时邈绝,世不相及,无复藉闻。”2、当年,昔日。唐·卢殷《雨霁登北岸寄友人》诗:“忆得年时冯翊部,谢郎相引上楼头。元·冯子振《鹦鹉曲·赭肩腰斧》曲:“记年时雪断溪桥,脱度前湾归去。”3、年龄。《梁书·卷三八·朱异传》:“窃见钱塘朱异,年时尚少,德备老成。”4、年头。《初刻拍案惊奇·第三三回》:“到了山西潞州高平县下马村那边,正是丰稔年时,诸般买卖好做。”本条诗话的“省年时”,应该是“回想当年”的意思。当年是怎样的呢?“香饮莲筒醉不辞。”
莲筒,音ián tǒng,未见专门解释,试释:1、饰以莲花图案或形似莲花的盛器,用以盛水、酒。元·王彝《冰壶井》:“注入莲筒去,风吹满寺香。”清·乾隆《生秋诗》:“莲筒添夜漏,珠缀度凉风。”宋·雍方知《江渎泛舟和吴中复韵》:“人随竹马来方盛,酒入莲筒特地香。”明·邓云霄《西湖排律三十一韵》:“莲筒初泻酒,蒪菜适逢鲈。”明·徐渭《宴游西郊诗》:“贝叶书难译,莲筒吸判酲。”2、代指漏壶、更漏。古时夜间凭漏壶表示的时刻报更,所以漏壶又叫更漏。唐·李肇《国史补》:“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清·乾隆《冬至斋居》诗:“黍谷阳将复,莲筒刻欲迟。”
陶然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旧北京的外城西、南下洼黑窑厂南的慈悲庵内(今陶然亭公园内),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建成后,江藻常邀请一些文人墨客、同僚好友到陶然亭上饮宴、赋诗。陶然亭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楔之地”,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
迸笋,音bèng sǔn,意思是破土猛长的竹笋。唐·岑参《范公丛竹歌》:“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堦踏还出。”唐·张祜《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迸笋斜穿坞,飞泉下喷崖。”在本条诗话中,引诗为“岸芦迸笋妨游屐”,显然,这里的“迸笋”不是破土猛长的竹笋,而是芦苇的嫩芽,实际上,芦苇的嫩芽也叫“笋”,只是为了区别竹笋而有专门的名字“芦笋”。芦笋,形似竹笋而小,可食用。唐·张籍《江村行》:“南塘水深芦笋齐,下田种稻不作畦。”唐·元稹《早春寻李校书》诗:“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游屐,音yóu jī,释义:1、出游时穿的木屐。《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宋·王安石《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何时归相过,游屐尚可蜡。”宋·方岳《不寐》诗:“草合妨游屐,沙崩压钓舟。” 2、代指游踪。清·钱学纶《语新》卷下:“昔年游屐屡临,有懒残眇一目僧人,出袍衲相示。”清·龚炜《巢林笔谈·舅氏春游诗》:“舅氏素简出,得追陪游屐,尤可喜。”3、指游玩山水。元·赵孟頫《投赠刑部尚书不忽木公》诗:“山好双游屐,溪清一钓船。”清·恽敬《与秦省吾书》:“侯君妙才,同携游屐,是以遥情远兴,苍莽而来。”
翻灰,fān huī,指翻动葭灰。灰,特指古代候气的葭灰。《册府元龟·帝王·明罚三》:“朕一临寰海,四换星灰。”葭灰,也叫葭莩之灰。葭是指初生的芦苇;葭莩是指芦苇杆内壁的薄膜。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
袷衣,音jiá yī,意思为夹衣。《文选·潘岳<秋兴赋>》:“藉莞蒻,御袷衣。”李善注:“袷,衣无絮也。”唐·皮日休《夏首病愈因招鲁望》诗:“晓日清和尚袷衣,夏阴初合掩双扉。”《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此时正是九月初五,天气亢爽,各人都穿着袷衣,啜茗闲谈。”
林蝶翻灰浣袷衣。本句诗的意思时,林中的蝴蝶振翅飞舞,翻动了律管中葭灰,春天到了,应该把夹衣拿出来洗一洗了。按:蝴蝶一般多在春季4月下旬到5月中旬出现。再加上前一句“岸芦迸笋妨游屐”中描写的“迸笋”,就可以明确知悉诗人是在写春季之事了。
形人,音xíng rén,意思是见人。《孙子·军争》:“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丁辛老屋集》,别集名。清·王又曾作。二十卷。凡诗十七卷,词三卷。有清乾隆四十年(1775)新安曹氏刻本。别本十二卷,清钱载所选,凡诗十卷、词二卷,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鄢陵官舍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