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智慧是知识的进化,智慧激发智慧 人生领悟系列6.15
随缘
随缘一重山,专门用于宗教,也常见于研习参悟之人口中,“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宗教
随缘二重境,常人常用,常人正常,“顺应机缘﹔任其自然。”
总而言之,暂在我的理解与消化能力范畴,为其整理出“随缘,宗教术语。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也指顺应机缘;顺其自然。随缘,用现在的话说,人遇到的,不管是逆境、顺境,都要安心接受;随后,逆境,则用正面的心态去面对,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走出逆境;顺境,则用感恩的心态去享受、幸福。”
如同“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止观)、智慧”,有点类似世间凡人的持续改善,或者说是精益求精、艺无止境、好上加好。
随缘,惜福。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来源“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朱熹集注:‘言圣人之心,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随遇而安,无预于己,所性分定故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乍一看是消极,细品下去,就有意思了。有的人继续消极那是自我的真实写照,照出了自己的阴暗里的蛔虫。有的人翻转积极那是自我的真切写生,以词为镜,照出来自己的隐晦的阳光,黑暗里的烛光,虽小虽弱还有随时灭亡,依然坚韧挺拔。
随遇而安,
安身立命
初识孟非,在非你莫属。
再见孟非,在非诚勿扰。
了解孟非,在《随遇而安》。
用了一个当时流行的词汇做了自己前半生代名词,表达自己的人生主张,也算难得。
“这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
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
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
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
他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
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
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
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我读孟非,读出的是自己的历程,读出点惺惺相惜。
我品孟非,品自随性而为,品其着装不做作,品其引领与主导风格婉约幽谐,不是出口成章,而是脱口而出,又不是随意乱说,是阅读与经历的从容表达,宠辱不惊呈现。
我主命运
这也是我读传记,也受“读思行”RTA行动学习思维辐射,“闻思修”触及真心真行。随缘并非安于命运,命运也非一成不变,更不是天桥下算命先生的算法,如果有,他如何集成自己的命运?
随缘,是认清现实,是客观事实,如实招来,如是我闻。想法很高,自身不足,条件欠缺,割个肾求个苹果、陪个睡看“掏粪”,那是害人害己,命运也自此发生“飞流直下三千尺”,自毁前程,自断后路。
这是造的结果,这是作的后果。能力跟不上欲望,那就克制欲望、提升能力,接受现实、随缘随喜,待到山花烂漫时,愿望她在丛中笑,欲望也在奋进中被分解化为泡影了,命运也开启新的涡轮,打开新的天地。
以上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积极心理品质,更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正向能量,随缘不迷缘,随性不乱性,随意不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