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 | 死亡,话题由我们选择

死亡这种看上去乌漆嘛黑的事有什么好讨论的,从七月开始想着一个念头,到8月11日这天还真的开始了。很多人对概念喊打喊杀,到了这个特别小组里,概念却仿佛真的如同手里的食物,能指引或多或少的生存。谁能说谈论死亡不是谈论生存呢?

10个人,在MBTI体系里看全是N系星球里的,对把握概念这种玄玄乎乎的东西信手拈来。但即使是少数派的队伍,要找到全体人的分支共鸣点也少有可能。每个人来讨论的目的本来不同。了解讨论过程,或者打发时间(这种打发时间的方式不是大多数人干得了的);参透概念,解析矛盾,或者学以融合,学以致用。

(以上写于8月14日)


而此处记起早在8月5日,我们已经谈到一些讨论方向,其中有一些需要留取。比如:

1. @花京体验:活1000年的死亡和现在的会不会不一样。

@Philany: 活太久会不会有点无聊
@花京体验:应该不会,蝴蝶不知道觉不觉得人无聊
@张晋:应该不会,蝴蝶属于婴儿智商吧
@花京体验:1000年人智力也会碾压我们不,就多出许多事情可以想可以做。


2. 死亡的行为艺术实验

实验者:@远理
过程:撤回两条信息,过段时间后说明:刚不在线,对线上来说就是死了。
实验者说:死了,不就是最深刻的讨论吗?


3. @智斐:人是否有权决定自己的死亡。


  1. @1滴海豹:之前讨论过一次(死亡),没记住有啥新颖的观点。我当时是总结了一下,不过前几天,我几年的微信被清空了,所以找不出来。人要往前看。
    @智斐:讨论死亡,不是观点的问题,是怎么论证的问题。
    @Y.H.:清空聊天记录算不算一种死亡,过去的自己已经死了。观心无常 其实过去早就过去 是我们自己有时候不舍得丢掉。

5.1. @白乐驹:大家希望自己死后被怎么处理?”

@花京体验:捐掉一些好的器官吧
@张晋:有这个想法,毕竟这个也可以代替自己活着。
@远理:我介绍一本东野的书《沉睡的人鱼之家》。说的是:器官不是你想捐,想捐就能捐。

人类的死亡分脑死亡和心死亡,在脑死亡而心还没有死亡的情况下,器官才可以捐出来用。就是说,在判断一个人已经脑死亡,但是心脏还在跳动的情况下,开刀取器官……哪个家属会同意吖,想一想,有没有觉得恐怖?这就是为什么捐其它器官的少,而捐眼角膜的相对较多。

@Philany:捐了做化肥,这样限制没那么多了吧
@NGC 2237: 死后骨灰撒入大海,不要留下一丝一毫痕迹。


5.2. @白乐驹:大家希望自己死后被怎么处理?”

@白乐驹:旅行时拍的,应该是家属为逝者立的。



这张悬崖边的凳子也是。刻了字,我没拍。


@远理:所以,这就是墓碑……
@白乐驹:我觉得不算,是家属以这种方式纪念他的存在,也让路过的人感受这个人生前是什么样的。
@远理:骨灰就在椅子下的圈圈土里吧,也可能是一个兵战死在这里了
@白乐驹:我之前也怀疑骨灰在下面,后面问了路人 他们说一般不会这么做
@Philany:有这样一张长椅,就算是亲人走了,只要坐过去,还是很容易觉得自己在跟他看风景聊天。每次想他了就过来坐坐,当是串门,坐上去就仿佛他们还在身边。


6. @白乐驹:另外我一直很疑惑国内的一些做法。比如亲人去世了去祭拜的时候希望亲人保佑自己,另外亲人刚去世的时候又要离开亲人常住的房子说是躲避回煞。这不是矛盾的么

@Philany:一个是心理角度看,一个是生化角度看。
@远理:都是乱讲。人去世的,魂会去到西方极乐,躲在九品莲池里,莲花开后,人就生活在极乐世界。


7. @智斐:讨论如何死吧(与3接近)

《不要静静走入长夜》

弗洛伊德面对死亡

(09年8月16日添 讨论方向搜集中)


8月9日,无意中形成的两个点:

  1. @刘俊伟:不知生,焉知死。

    @Philany:刚才有位朋友介绍的书,简介里说得有道理。不知死,何谈生。
    《死亡的脸》简介截图

    @天鹅座伽马射线暴:死亡不过是一种熵增过程而已

    @清川:不知死何谈生,跟我想的一样。


  1. @远理:为什么要讨论这个?
    @Philany:有意思啊,这不跟讨论生命一样吗?
    @远理:死亡是悲惨的、伤心的,我一辈子也不会说某人的死有意思。
    @Phiany:我说的是讨论死亡。
    @远理:可是你的死与你何干,上帝的归上帝。

(09年8月16日添 讨论方向搜集中)


暂写至此,若有需要,下回再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