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一篇文章,我想的是能够补充2017的不足。2017年的我有很多不足,其中之一是消息太闭塞了,一方面是获取消息的渠道太少,另一方面也有自己把自己闭门造车的感觉。
我想,现在的年轻人,获取讯息的途径大概就是通过手机APP来获取,有更高级一点的就是内部途径,或者对某个行业有着自己较深的理解。大概查看了一下自己的手机APP,很多推送我都把他关闭了,因为自己之前一直信奉的极简主义生活。新闻类APP也很少,这点也是因为自身原因,本来就不太关注时事新闻所致。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也渐渐体会到信息的重要,信息是可以售卖,利用,赚钱的。因此,我需逐渐改变自己的习惯,2018,我需要更好的获取信息,抓住机会。
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找到一个摄取信息的入口,也就是我们手机上的新闻类APP。这很重要。有句话说,you are what you read。你读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挑选日常使用的新闻类APP确实非常重要,跟你挑选营养健康的食物一样重要。
有一个词形容的就是这种挑选新闻媒体的能力,这个词叫“媒介素养”。也就是怎么读报纸,怎么看电视,怎么上网,怎么使用新闻客户端。
要筛选新闻,因为即使是书籍,也应是抱着理解和批判的思维来学习的,更何况是沾着血的新闻呢?说白了,新闻就是一种产品。
了解这种产品是怎么生产的,就很容易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了。
比如,如果你清楚地知道猪是怎么养大的,之后又是怎么被屠宰、加工、运输、售卖的;如果你知道去哪儿可以买到比较放心的猪肉,甚至去市场上看一看就知道哪些是注过水的,哪些是用过瘦肉精的;如果把放心的猪肉买回家之后,知道哪个部位是比较适合做红烧肉,哪个部位适合做小炒肉,还有一个部位比较适合煲汤,可以利用猪肉补充自己的营养,不会中毒——如果你知道了这些,你就有了“猪肉素养”。
要理解“媒介素养”,把猪肉换成新闻就行了。实际上有的新闻中也有瘦肉精,你最好需要知道哪些新闻是可以被相信的,哪些是值得怀疑的,而哪些完完全全就是胡说八道;你知道什么样的新闻是可以用来提升营养,哪些新闻是没有营养的,甚至导致你误入歧途。因此,我们新闻的媒介素养就是拥有及时获取新闻,判断新闻真假,利用真新闻丰富自己的能力。
通过查阅,我发现新闻类APP主要分四类,传统媒体APP,门户网站APP,算法类APP,新型主流媒体APP。这四类都叫做新闻类APP,然而差异确是非常之大。
南方周末是传统媒体APP,它的报纸内容是优质的,所以它的客户端有信心自称“资讯圈的法式料理”。
腾讯、网易、搜狐这三个客户端,都来自传统的门户网站。这个类别的客户端,基本特色是将门户网站的内容移植到app中。门户网站的基本模式是,自己基本不生产新闻,而是从各媒体获取文章,海量刊载,并由编辑选择重点进行推荐。如果说南方周末是法式料理的餐厅,那么门户类的app大概算是食品超市吧,四处搜罗进货,以丰富的食品类别取胜。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Zaker则属于另一个阵营:它们不做原创,内容是来自各媒体的海量转载。有别于门户客户端的是,它们更强调兴趣和算法。也就是说,这类客户端更多不是依靠编辑来决定你看什么,你的屏幕上显示什么是由你自己的兴趣决定的,而你的兴趣则是机器通过你的阅读行为学习到的。继续用食品的比喻,这些客户端是进阶版的食品超市,它们会针对每个人的兴趣,来定制进货渠道和货架摆放方式。
澎湃、界面为代表的一类新闻客户端。它们有庞大的编辑记者队伍,核心竞争力是原创内容;另一方面,它们也会转载部分媒体,丰富内容体量,并鼓励用户根据自身兴趣订阅不同的标签、分类。所以,这类客户端有点像是拥有完整供应链的连锁超市比如宜家沃尔玛这类,大量供应自产的食品,质量相对较高且有保障;同时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也从其他渠道进货,丰富货源,并进行一些个性化定制的尝试。
了解了以上对新闻类APP的分类,我应该如何选择?我想说得再多,也不如做的好。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尽量多下载安装几个新闻类APP,看看自己喜好如何,再做抉择。另外,我们不可能每天都要频繁地查看很多个新闻类APP,因此,最终留下来的新闻类APP,应当三个为佳。分别是:传统媒体,门户网站,新型媒体。
以上是我已经下载好,准备筛选的新闻类APP。
可见,我增加了国外的一些新闻类APP,以及国内的一些专于一类信息的新闻类APP。
由此可见,上面对新闻类APP的四个分类还是不完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