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农大听台湾资深阅读教育专家陈鸿铭老师关于儿童绘本阅读的讲座,有一些不错的观点,结合我的理解和经验,摘要分享给大家:
1.文字书信息量、知识量大,孩子越早读越好?
非也非也。孩子一定要多读绘本,而不要过早地读文字书、知识性太强的书。
绘本阅读不仅仅是读文字,更重要的是读画面,这是阅读的必经阶段。同一个画面,不同的人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孩子天马行空地解读、延伸画面,有时候甚至被我们家长认为是在“胡思乱想”,但那正是孩子的想象力在发挥作用。有的绘本设计很巧妙,比如一页留一个尾巴或者一串脚印,头、身子在另一页,孩子就会好奇地去猜,这是什么动物。这同时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能力。过早地让孩子读文字书、知识性太强的书,容易导致孩子丧失想象力、创造力。通常来说,幼儿及一二年级的孩子会更喜欢读绘本,三四年级开始读读介于绘本和文字书之间的桥梁书;五六年级,就会开始读读文学、科普著作等文字书。
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孩子年龄大了,比如上小学上初中了,读绘本太幼稚。并非如此。孩子只要愿意读绘本,想读到多大就读到多大。
元红经验:大女儿笑笑小的时候,因为我忙于工作,忽略了她的阅读,读的绘本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差强人意。小女儿盈盈出生后我才觉醒过来,陪她读了很多绘本。现在我观察两个孩子,相比姐姐,盈盈做事更仔细,观察力更强,思维也更活跃,或者说更古灵精怪一些。我猜测,这种差异有天生的成分,但在其他成长环境类似的情况下,早期绘本阅读会不会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前面说的误区也是我犯过的错误。我以前也以为,孩子上小学后就必须看文字书,不能再看绘本这样小儿科的书。但盈盈每次借了绘本回来,笑笑就会迫不及待地去翻阅,有时候还一遍一遍地看。我但凡看到就忍不住揶揄她:亲爱的笑笑,你多大了呀?还看绘本,幼不幼稚?赶紧去看你自己的书,别在这儿浪费时间了。尽管被数落,而且上初一了,但笑笑仍然不改初衷,爱看妹妹的绘本。我问她绘本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她,她笑答:好看、有趣呀!也是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这把年纪都爱看绘本,尤其是故事那么奇妙,画面那么美、那么有创意的,翻来覆去看好几遍,那笑笑这么个年龄为什么不可以看呢?
2.孩子太小,不会选书?
非也非也。读什么绘本,尊重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会适得其反。
就如孩子是天生的画家、观察家、哲学家,他们也是天生的选书家。孩子选某本书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是他自己想看的,你认为是垃圾的未必真就是垃圾;另一方面,你选的书带着你的主观判断甚至偏见,未必适合孩子,即使适合也未必是孩子当下爱看的。想想你自己,别人硬塞给你一本你不感兴趣的书,你会乐意花时间看吗?推己及孩子,不要担心孩子乱看,只要孩子喜欢读就好,重要的是他能从读绘本中获得快乐。
那家长该做什么呢?最该做的,是给孩子提供阅读的环境、丰富的材料。所谓丰富的材料,不仅是指绘本数量,还包括种类,比如欧美、日本、中国等不同国家作者创作的绘本,情绪、友情、生命等不同主题的绘本,天文地理历史、农林牧商等不同领域的绘本,绘画风格、方法、设计各异的绘本。孩子读不同类型的绘本,就会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美,也会慢慢习得不同的思考方式、问题处理方式。
元红经验:我每周带盈盈去一两次家附近的图书馆看书、借书。相比家里,图书馆更安静,四周都是书,也便于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图书馆提供的书的品类更丰富,孩子可选的余地大。通常,我和盈盈先各自选书,然后放在一起,由她自己翻看,决定借哪些,还有哪些在馆里看,不感兴趣的就归位。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小孩子的想法的确不太好把握。我以为盈盈喜欢看的,她可能不喜欢;我以为她不喜欢的,她却可能很喜欢。
印象特别深的是法国作家蒂埃里·德迪厄的绘本《雅库巴》《齐霸威》,写的是非洲少年雅库巴和狮王齐霸威之间的故事,封面是土黄色和黑色,内里每一页都是黑白的,看起来很凝重。我以为盈盈一定不喜欢这种风格,从图书馆架子上拿下来翻阅完后就准备放回去。盈盈恰好看到了,问是什么书,我一边递给她一边说,你肯定不喜欢。她拿过来翻了一遍,说我要借这两本。接连几天,她都要求讲这两本书,还和我讨论人和狮子能不能成为好朋友的问题,说雅库巴和齐霸威都很善良,他们一开始是敌人,最后成了好朋友。我想,内心里,盈一定是被感动了。
给盈盈借书时我还有一个习惯:总要看书上贴的阅读年龄建议标签,给盈盈选六七岁甚至更大年龄看的书。但我发现,盈盈虽然现在已经一年级了,却时常走到低幼读物柜子前翻阅,有时候还会要求借回家看。于是我就如同谆谆教导她姐姐一样告诉她,你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再看小宝宝看的书了。幸好盈盈有维权意识,常反驳我说:你觉得不好,可我觉得这书特别有意思,还想再看,妈妈你别干涉我的自由!
3.孩子读绘本的目的:学知识、懂道理?
非也非也。孩子读绘本最本原的意义是获得快乐。
不要把读绘本工具化,比如当成让孩子学知识(如识字)、培养好习惯(如好好刷牙)、接受道德教育(如不撒谎)的工具。如果附加太多功利性的东西,就会剥夺孩子的快乐,扼杀孩子阅读的兴趣。相反,你无为而治,孩子自由、快乐地去读,就会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启蒙,而且这种启蒙是多元的,包括语言、艺术美感、情绪、人际关系、观察及思考等各方面的启蒙。事实上,孩子天生是在情境中学习的,孩子读绘本时会自然地将其中的情境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经验连接进行学习。
元红经验:绘本的确是孩子启蒙的好桥梁,我在陪盈盈读绘本时深有体会。就以艺术美感来说,很多经典绘本的绘画太美了,构图、色彩、画风,连我都喜欢一遍遍翻看,盈盈更是不吝赞美:画的好好啊、好可爱呀、好有趣......我在想,盈盈一直很喜欢绘画,还被选成了班上的美术课代表,跟绘本的艺术熏陶是不是也有关系呢?
再比如观察力,盈盈四五岁第一次读《深蓝的艾莉》第一页时,镜子、艾莉的衣服和头巾,整个画面都是深蓝色的,盈盈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告诉我:妈妈,镜子里的艾莉头上戴了一顶王冠,手里还拿了一根魔法棒(权杖)!说真的,王冠、权杖也都是深蓝色的,一点儿不显眼,我忙着读文字,根本没注意到。
还有习惯的培养。印象里,盈盈四五岁时有一阵儿喜欢读《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儿》,读了一遍又一遍,总问我:哈克、迪克住在小朋友的牙齿里,牙齿会不会痛?哈克、迪克还会不会从沙滩上回来?......也就是从那个时期起,她开始很仔细地刷牙,每半年去医院检查牙齿时,医生总会夸赞说,小姑娘牙刷得不错!
4.绘本要表达的内涵,孩子太小看不懂,我必须指引他?
非也非也。切忌把自己从绘本中解读出的东西一股脑儿灌输给孩子。
成人和孩子的思维是很不一样的,同样一页绘本,你和孩子看到的、感受的很可能大相径庭。而且成人的思维往往是固化的、视野是受限的,孩子却更加活跃、更富有想象力。你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硬塞给孩子,以为是在帮助他学习,其实更大的作用是在扼杀他的想象力、禁锢他的思维,时间久了,还可能让他产生一阅读就要接受说教的恐惧,对阅读心生厌倦。也就是说,乱指引比不指引更糟糕。
孩子活跃的思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需要被保护、激发的。比如,亲子共读绘本时,不要为赶时间急匆匆地给孩子讲,应该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他随意地翻阅;讲的过程中,允许孩子插嘴,让孩子充分表达他的想法;只要孩子提问题,就停下来和他讨论;对于“预测性”或开放式结尾的绘本,启发孩子去观察、想象接来下会发生什么;组织家庭成员或小伙伴一起共读绘本、一起讨论,进行脑力激荡。方法不一而足,还是那句话,顺应孩子的天性和兴趣。
元红经验: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在绘本中读出的“深意”告诉孩子,这大概是每一个妈妈的教育本能。我记得读安东尼·布朗的《动物园》时,因为觉得盈盈肯定看不懂作者超现实主义表现方式下的深刻内涵,就试图一边讲一边和她说,你看那爸爸的表情,你看看动物的那些人的表情,是不是都很冷漠?盈盈不愿意了,反问我:你怎么就知道人家脸上冷漠,心里不热情?还有,你老这么和我说,让我怎么看书啊?哎,孩子说得是啊,我这干嘛呢?!
不要剥夺孩子阅读的快乐!这大概是陈鸿铭老师这次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