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开始人生第一份真正意义的工作(换头手术后),没有熟悉的领导和同事,一切都是全新的、明码标价赤裸裸。大学里干过销售类兼职,说实话干的很一般,甚至不管是我自己还是家人都觉得我哪是干销售的料,但销售无疑是门槛低又最能锻炼人的岗位。(进一步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啥也不会,还想找个dream公司的idea饭碗,你当人家都是傻子么。梦醒后擦擦口水,踏实搬砖头ing)
原来自己是典型表现型人格(be-good type),总是选择做自己能比较轻易达成,实现自恋需求的事,一旦受挫很容易自我怀疑和放弃。而当我以进取型(the-better)目标要求自己,原来觉得很排斥害怕的事,并不再显得难以忍受,反而有一种隐隐的压力和兴奋。
当然我也不会天真地认为自己已经“今非昔比”,毕竟知道到学到,学到和做到还有很长的艰辛道路要走,而何况我“三分钟热度”的事做的还少吗?保持动力需要方法。
前几天学习了许岑老师的高效学习法,其中有两点印象深刻,一个是“任务“驱动,一个是设立反馈。说实话这两点其实是老生常谈了,只不过自己从来没有好好思考乃至践行过。就以我平时自学为例,典型发展路径是,刚开始干劲十足,没过多久因为缺乏反馈又没有急迫感,不了了之。还有一种情况是,确实以“任务“方式逼着自己学完某个课程,然后却没有进一步践行反馈,石城大海。时间精力都浪费了,还给自己留下“如此用功勤奋”的错觉。数不胜数伪装起的大坑,逃过一个转头却掉入另一个。元认知的启动和打磨真是进步的重中之重。
这两方面在工作中问题不大。领导会给你下达任务,市场会直接给你反馈,往往你只需要去思考如何完成任务,比如拿下订单。那么如何更好的完成任务有什么方法论呢?
我再次回顾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结合几条重要的方法论,对应我初步需要落实做的事情:
1.拆分任务,尽可能保证每个步骤都可以量化执行—以打电话为例,订立量化目标(越多概率越高),总结主要反馈及其原因,思考不同情况的话术,注意学习同事的方式方法
2.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固定话术背熟
3.预演—在见客户前,尝试将整个过程预演多遍,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思考对策
4.学会倾听—在倾听过程中,努力记住要点,及时进行“回顾”和“预期”,思考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义(事实-真实性如何,观点-根源在哪里)
5.复述-在沟通过程中添加验证反馈机制—你的意思是…我的理解对吗?
6.记录—通过记录来扩充自己有限的经验,包括同事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教训、自己成功失败总结、小细节的观察等等。
将准备,实施,反馈,总结建立一个闭环,不断实践中逐渐形成上升趋势。(写到这,我不由暗暗幻想自己正走向人生巅峰之路)
自己给自己浇盆冷水先:不要试图“证明自己给他人看”(self-validation),一切以个人成长(self-improvment)为要义,这样才能挨过未来的无数挫折。
为了给自己再打个强心剂,我又厚着脸皮去咨询曾遇到过的一个同行业前辈。总结下前辈的建议:1.设定目标,用心投入2.目标落实到平时的基础工作中3.成功的几率在于你想要达成目标的要力(渴望成功的程度)
我不由再次发现,成功的真理往往是最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见过它,但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领略其威力。
至于如何设立一个有效目标,这是我最近在学习的,下节课再交作业。
ps.希望亿里挑一看到文章的战友们,能给我讲讲自己工作中的“成功秘诀”(万一真有呢),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