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199)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高中教学会上,王老师说现在高三课堂存在可怕的“满堂练”的问题。这个话题很好,特别是“满堂”两个字,挺有意思的。课堂教学一度是“满堂灌”,后来成了“满堂问”,现在又为“满堂练”了。

                        满堂灌

满堂灌,早已“臭名昭著”。满堂灌以教师为主体,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它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一味灌输,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压制,其危害不小。但是满堂灌也并非一无是处,你想我们听了那么多报告,有多少不是满堂灌 ,大学的课堂又有多少不是满堂灌。在受众面比较大的情况下,其他教学方式还未必比满堂灌高效。讲解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满堂灌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灌也可以灌得有启迪,有思索,有收获;灌得独辟蹊径,灌得妙语连珠,灌得哲理斐然 ,灌得让学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关键看老师的水平。

                   

     

图片发自简书App

                          满堂问

满堂灌“身败名裂”后,满堂问“横空出世”。当下,课堂上老师一旦讲多了,就被斥为观念落后 。老师不敢讲,或只能偷着讲,进而转为开始不停的提问。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像放鞭炮一般,噼里啪啦 ;又像一根鞭子时刻悬在教室的上空,随时准备抽打可怜的学生。有了提问就符合课改的精神 ,教育观念就正确了吗?这还真的是未必。“问也未必是启发,问也可以问的平淡,问的平庸,问的无聊,问的一节课,看似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师生间的互动,不只一种方式,以问取代其他方式,本身就是不科学的,而以教师为主体的实质并未得到改变。但满堂问也有其益处,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之间互动增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加强 ,相对于满堂灌而言,也算一个进步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满堂练

满堂问“偃旗息鼓”后,满堂练又“大行其道。”现在高三课堂以练带学,以练代讲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到了二三轮复习的时候,老师已经讲过多少遍了,没有新东西再给学生了,不敢讲,也讲不了了,就靠大量的练习取代教和学。机械的训练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丧失,学生会沦为应试的工具。但高三教学又离不开练,老师讲得再好,没有练习,不进行实际操练,纸上谈兵,巩固落实不到位,学生是掌握不好的。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才是高三课堂教学的精髓。

教学是复杂的,教学方式是多样的,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式都会有利有弊,重要的是趋利避害。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什么内容,就要采用什么教学方式。灌、问、练,都是教学的方式,都有其积极的作用,但过犹不及,一旦“满堂”如此,就不得不谨慎用之了。

(文,历城二中李矿水;图,田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问题导学”模式解读 什么是“问题导学”模式? “问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
    随缘66阅读 2,801评论 0 4
  • 月初正在徘徊看什么书时,十点读书会又一次给了我一个“大枕头”,很快从网上买了三本书。拿到这本书时我感觉这本...
    栋姐阅读 275评论 0 0
  • 一路走来,纷纷扰扰,经历了一些东西,不能说多,也不能说少,总之,对一些东西有过经历与感触,有过触碰与体验,当然,该...
    独孤小生阅读 295评论 0 0
  • 很多时候,真正使我们劳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无效的社交”。 什么是“无效社交”? 下面这个场景也许算个代表:你...
    很帅的粑粑阅读 145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