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今天到花都湖跑步,在停车场,看到一排斜着的车位有空位,将车停好,就去跑步了。到跑完回来取车时,发现原来这排车位并不斜,方方正正的。跑步之前所以感觉它们是斜的,是因为把一些真正斜着的车位作为参照物,这一排方方正正的车位感觉就是斜的了。
看待事物的角度比事物本身更为重要。在车上听到樊登讲的《洞见》其中的一个观点,人看问题是因为带着“本质”的理念。所谓“本质”,就是人们把事物本身赋予了一定的含义。
举个例子,同样是花瓶,如果说是乾隆皇帝用过的,那它就价值大增;如果只是你用过的,那只是一个普通的花瓶。
花瓶本身的作用只是插花或摆设,其后面的价值只是人们赋予它的“本质”。这些价值不是客观存在的,全部源于人们的想象。
又如《洞见》的作者曾经跟车前草做过斗争。有一段时间,他的园子里边长了车前草,车前草特别难拔,所以,就很恨那些车前草,因此他一看到车前草,他就觉得讨厌,上去要拔那个车前草。
后来,等他在禅修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一天,他在森林里边散步,他又看到了车前草,说干吗拔掉它呢?仔细看那个车前草,没那么难看,没有人论证过车前草一定比雏菊难看,或者比什么别的花、草要难看。只是因为他当时的任务,是要拔掉车前草,
所以他就跟车前草不断地作战,他赋予了车前草一个令人讨厌的本质。
所以看待问题的角度非常重要,事物本身是客观的,但怎么看就是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改变不了事物,最快解决问题和取得幸福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最重要的首先是改变自己的想法。
其实按照王东岳的《物演通论》中的理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代偿的,就是发展是要有代价的,而且发展是以衰败为代价的,越发展稳定性越差,所以不要为发展而沾沾自喜。这就是老祖宗强调的“塞翁失马”。
正念的作用就是告诉人们和一切和谐相处,美好的事物并没有那么美好,可恶的事物也没有那么可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淡定对待任何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