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釜山行》之前,我从来没看过丧尸片,一直自认为口味比较清淡……不过最近朋友圈真的被它刷爆,所以才在今天下午找时间看了它。先说点题外话,晚上九点多我才吃晚饭,然后一个人在街上散步到十一点多,突然就有个女生急匆匆地朝我跑过来,当时还真是吓了我一跳……还好,只是问我地铁站在哪。你还别说,十一点多的街上,尤其在看了《釜山行》之后,你看谁都觉得下一秒要变丧尸……
好了,言归正传。
先说说电影中的好人和坏人吧。最先呆在15车厢的那拨人,很明显在电影中扮演了坏人的定位,尤其当那个婆婆打开车厢门,把丧尸放进来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肯定导演是把这帮人设定为“坏人”了。
可是,那些“坏人”真的坏吗?反而我会觉得这不该是正常人的反应吗?
说起个旧例子。眼下,一条火车正在急速前进,而它的轨道前方是四个孩子在玩耍,而另一个轨道上只有一个孩子,倘若你能改变火车前进的轨道,你是否会选择牺牲一个孩子还挽救另外四个?
各种主义和说法的讨论不一。而不得不说,在今天我们的生活里,绝大多数人都会秉持着边沁的“功利主义”来行事,即——牺牲少数人利益来保障多数人的利益。不管它是否正确,但我相信当我们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我们会考虑这样选择的。
所以我不太觉得那些“试图把别人关在门外”的人是多么可恶的。
知乎上就有人说了一个例子:假如对方是艾滋病人,你会愿意与他握手吗?假如对方是非典病患,你会愿意与他谈话吗?而当对方身患怪病并且极具攻击性,一经传染必死无疑,你还会那样义无反顾、永无止前、大慈大悲吗?恐怕难说。人的自保和防御的心理机制是很强的。
有些话呢,说起来伟大、听起来煽情,然而真正去做的时候,才会发现畏首畏尾、进退两难、百般纠结吧?
所以,一定程度上,我觉得电影中的人物,不过都是每一个你我的缩影。当然,那个金常务的为人,确实可恶到了十分恶劣的程度。灾难面前,我们可以自保,但把乘务员、小女朋友、列车长一一地推向虎口,而曾经这些人都义无反顾地帮助过金常务,此刻又被他出卖得“义无反顾”、“不假思索”,人性中的恶,暴露无遗。
再来说说英雄这件事。
知乎上有个这样回答也挺有意思的。说:我们看《釜山行》的时候,都在主角身上找自己的影子,而实际上真的当丧尸般的灾难发生时,你我不过都只是丧尸中的一个,张牙舞爪地吼来吼去。
有些调侃,却也真实。
在传统的电影套路中,我老觉着吧,《釜山行》里缺了一个甄子丹、或者是成龙,或者是其他任何一个可以以一敌、拯救人类的角色。所以在我看《釜山行》的过程中,老想的一个问题就是,那个武功盖世的角色什么时候出现啊,上来砰、砰、砰地干掉那些丧尸,看得多过瘾、多解气。然而越看到后面,越发觉,这电影是没有英雄的,因为它太真实了,真实的不像电影,就是生活。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是手无寸铁、也无武功之长的普通人,除了那个肥大叔有些蛮力气外,大家都是全靠着一些内心的力量来强撑着走下去的。
看到那个小男生下到月台被丧尸吓蒙的时候,还有在车厢看到那些已经变成丧尸的好兄弟们的时候,眼神的无助、自责、怜悯、不舍、痛心,都是人心里最真实、最软弱的部分。最后小女朋友也被感染,他手足无措,没有英雄人物般地当断则断、也没有至死不渝地感天动地,只是傻傻地整个人都懵掉了,然后抱着小女朋像个孩子一样在哭,最后和小女朋友一样变成了丧尸。
没有什么气魄、没有什么伟大,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应有的表现。反而我觉得这种软弱的东西更有力量,更能触动人。
我一直期盼着男主能够走到最后,三个人一同安全顺利地到达釜山,然后最后看到一个圆满的结局。然而就像在电影中没有看到英雄一样,这电影也不会给我们看到圆满。最后那个怀孕的准妈妈和小女儿没有被击毙,算是剧中唯一的安慰了。
虽然整部电影没有满足我们对英雄的渴望,但起码回归了生活的本真,也揭露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其实我们都不是英雄。传统的影视作品里总爱塑造一个偶像、一个楷模、一个英雄,然而实际上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极其平凡和普通的。
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是一种对生活的无力感。它给了我们真实,也只有在真实中才能看到人性本来的样子。生活不是电影,我们不是英雄。
生活里没有奇迹和神话,只有那些最平凡的坚守和努力,让人收获一种更真实的感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