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各大电视台热映着《延禧攻略》。这两天执行任务结束后,我复盘一下《演戏攻略》。
为了保密需要,不便于直接表述,我就以“演戏”相称。其实,就是在演戏,但与电视剧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俗话讲,演戏就该有演戏的样子,要演什么像什么。而我们的演戏,却明显有代际差,有一种看九十年代电视剧的感觉。
不过,既然是反思式总结,能看出问题也是进步。
首先,离不开本子。从导演部到领导层再到执行层,严重依赖指导案,怎么写就怎么演,就像演员不能脱稿一样,你想,你喜欢看照着台词念的角色吗?连一点突发事件都没有的戏剧,你看的也是昏昏欲睡。
其次,迈不开步子。这次演戏,要考察的是指挥能力,但与基层脱节的指挥,那实际上就是空转。除了两三回的实地转悠,基本上是领导在室内自导自演,而最重要的执行层基本都在旁观。
再次,放不下面子。个别领导因为角色赋予错位的问题,经常出现抵触和戏谑。虽然拍的不是深宫剧,但却是现实版的“宫斗”戏,其中一个还因此不慎撞到了脑袋、崴了脚。这样的领导层,发出的指令能有效和正确吗?
这让我想到了我科技馆参观“倾斜小屋”的感受,当地面和墙壁两者之间,相互矛盾的信息,汇集在一起,使大脑发不出正确的指令,就会眩晕和行走困难。(不信你可以去体验一下)
最后,做不好样子。就和看抗日神片,看到了手撕鬼子、枪打飞机等严重失实的场景一样,文书里有错别字、时间不对等低级错误,参与的群众演员人数不齐,携带的装具不到位,这些都是影响演戏质量的基本保证。
这些问题,内行或者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毕竟,高质量的作品容不得眼中有沙子。
既然是在复盘演戏攻略,那首先就要搞清楚攻略的内涵与外延。
攻略不同于“高大上”的战略,也不同于随机应变的战术。它是在目标既定,资源既定的前提下,别人的经验怎样,我就怎样,别走样就行。游戏攻略是这样,旅游攻略也是这样。
这三者当中,“攻略”看起来层次最低,但恰恰是最好的思维方式。
第一,遇到复杂的目标,立即把它分解成小任务。
第二,只要有别人的智力资源可以借用,就毫不犹豫地借用,越成型的攻略,就越要马上拿来用。
第三,自己做过的事,也要把它攻略化,自己以后用,也分享给别人用。
所以,我在复盘反思的同时,也要梳理好演戏清单,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1.文书准备。涵盖近年各类文书,且针对不同任务。
2.装备准备。该带的一定要带够,宁可多不可少。
3.角色准备。戏要怎么演,台词要怎么说,做到胸中有数。
4.流程准备。熟练掌握指导案,就像演员将剧本内化于心一样。
5.心理准备。一演戏就顾不了家,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解决好后顾之忧,才能全心投入。
使用攻略的方法,可以用于各类活动总结。其实,每天的复盘,也是一次形成攻略的过程。
就这,我是纹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