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在赵贺老师微课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而成)
教育孩子中最大的问题是情绪问题。要么是孩子有情绪时自己不知道如何应对,要么是自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对孩子发火。例如,看到孩子拖拉丢三落四、写作业三心二意、不努力、不上进、固执己见; 重复说的事情孩子做不到……也许最开始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可能会要求自己保持更多的耐心,和孩子讲更多的道理,试图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希望孩子能和我们合作,能听话。
当我们发现我们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不凑效时,孩子不愿意听取、不合作时,家长心中难免会有小小的挫折,甚至和孩子之间会有一种敌对感。这时情绪会不断升级,最终会爆发。一旦我们的情绪失控,我们会变得不够理智,语音语调会迅速提升,会责备、批评或动手打孩子。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看到父母亲发火会十分恐惧和害怕,眼睛会睁得很大,一旦我们恢复平静后会产生内纠,于是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下次不再轻易对孩子发火了,有话要好好说。
但毕竟这个模式包括这个问题,它的本质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下一次在面对同一情况时,我们可能还是会再爆发,然后是再内疚,再控制,再爆发,再控制……也就是反复地在这种情绪模式中无法走出来,并且最后会感到特别的无奈。
我们的情绪主要来自于我们想要改变孩子,但是又没有办法,很着急,很焦虑,很担忧,于是产生这样的一种状态。这种情绪很多时候来自我们内在的自我挫败和自我表达。
这个情绪确实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尤其是当情绪积累得越来越多时,渐渐地孩子的能量状态会发生改变。也许以前孩子是很快乐的,现在变得不那么快乐,以前还只是外放的,现在是内收的,以前孩子是自信的,现在变得不自信了。
当然对于我们发脾气是无可避免的,如何尽量让发脾气降低对孩子到最低的影响呢?这需要一个修复的过程,如果我们伤害了孩子而不做这个修复工程,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家长不爱他了。
伤害孩子的更多是伤害他的感觉,渐渐地孩子对自己的感觉也无所谓了,从而他也会对别人的感觉无所谓,于是孩子会进入到更加的叛逆,更加难以管教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油盐不进。
如何来做这个修复工作呢?先举个例子来看吧,一个五岁的男孩在车上很闹,妈妈当时很心烦,但是也不好管教,毕竟孩子也没有做错什么,但是这个情绪一直就积累在那里,直到有人给爸爸打电话,孩子依旧在闹,这时妈妈就打了孩子,孩子立刻变安静了,但是过后孩子却故意的用脚蹬前面的座位,于是妈妈说这样做不好,会把座位弄坏,孩子又拿手去捶打妈妈。妈妈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够再用过激的方式对待孩子了,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去化解和孩子之间的情绪对抗。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呢?
下面两种做法你会选择哪一个呢?第一,和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第二,冷处理。如果采用第一种方法,孩子会感到自己的感觉被否定了,他心里很不舒服,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但是也会发很长时间的脾气。如果选择第二种方式来处理,孩子也会故意做一些激怒你的事情,用他的行为来告诉你他生气了。因此以上的两种方式都不妥当,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修复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同理性描述孩子的感受。比如你可以称呼孩子的小名“妞妞,刚才妈妈那么说你,是不是让你不高兴了,你是不是还在生妈妈的气呀?”
当孩子听你这么说,他会非常吃惊,妈妈没有生气,没有责备他,没有证明他做错什么,取而代之是对他内心感受的那份注意,孩子一下子就会很激动,会很感动或者会委屈。激动的是他明白妈妈是懂他的,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委屈是因为当有被理解靠近时,会将他的愤怒转为悲伤,当有埋怨和指责靠近时,他的愤怒就会变化为转化为攻击。
当我们去同理并描述孩子的感受时,他会感到你在乎他,所以他才会更愿意正面的和我们沟通,他会说“我还在生气呢”。当孩子愿意描述出自己的感受,他与你是在同一沟通的频道中。
修复亲子关系的第二步:跟孩子坦诚道歉。比如说“刚才妈妈情绪不好,那样说你是妈妈不对,所以妈妈跟你道歉”
道歉并不是检讨,道歉是出于爱,是知道自己的行为让孩子难过了,伤心了,痛苦了,所以不想让孩子痛苦下去。道歉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你是爱她的,想让他变得轻松起来,所以道歉有着疗愈的功能。有了道歉后,孩子会很容易释怀和原谅你。当我们去道歉时,孩子的心结会很容易化解,从而亲子间的隔膜会很容易消失,接下来的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了。
当我们去压制、对抗和假装,接下来的事就会变得很复杂。其实,孩子小的时候只要尊重他,尊重他心里的感受,和他交流心中的感受就会变得好沟通。而用讲道理的方式去应对他的感受,就变得不好沟通,因为你和孩子不是在一个频道上。
孩子小的时候,尤其是上小学阶段,我们都希望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是最好的习惯是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习惯,也就是孩子和我们的沟通习惯。如果说这个阶段没有建立好的沟通习惯,那么孩子到青春期时就会封闭自己的心,不愿意和你沟通。因为他认为你不理解他,不尊重他。而小学阶段孩子的心是敞开的,你不要和他一直讲道理,而是尊重她的感受,学会沟通彼此的感受。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你怎么做呢?同样也可以用道歉的话语,例如“妈妈刚才听老师讲了一堂课,这堂课让妈妈反思很多,意识到以往对你采取了一些教育方法并不完全正确,甚至有的方式让你感到痛苦,所以妈妈向你道歉。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家长,没有任何经验,希望你能原谅妈妈。现在你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我也不能像对小孩子一样对你,但究竟如何跟你沟通和相处,其实有时候妈妈也不是很清楚。我希望和你保持良好沟通,当然这需要彼此之间都要做调整,妈妈愿意做这样的调整。你能告诉妈妈,你希望妈妈以什么样的方式和你沟通吗?”
一定要有坦诚的表达,这样就会尊重孩子,也很容易打开孩子的心门,她会愿意和你讲心里话。当我们能坦诚和孩子表达内心感受时,接下来会变得很轻松,这样妈妈们的焦虑也消除。
修复亲子关系的第三步:与孩子分享你的觉察。以之前五岁男孩的例子来说明,你可以这样说“妈妈觉察到要和你提前沟通的。其实这不是你的错,不能怪你,我们没有提前商量好”。
这样说能帮助孩子从内疚和自责中解脱出来。其实,内疚感和自责感对于孩子的心灵的伤害力是巨大的。如果孩子长期的内疚和自责,势必就会不快乐。
对于孩子来说,他的世界就是——你在乎他的感受。这样,他才会觉得你是爱他的。内疚和自责会让孩子不断的丧失他的灵性,增长他的奴性,也会让他失去自觉和自尊。
修复亲子关系的第四步:共同商议解决办法,找出问题的症节。要让孩子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问题的制造者。可以这样说“下一次出现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前面的功课没做好,孩子是不会愿意和我们合作的。所以,处理孩子问题时一定要先处理她的心情,他的感觉,然后再处理具体的事情和问题。也可以让孩子来提醒我们自己“下次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要怎么来提醒妈妈呢?”
让我们完全不发脾气是不现实的,既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又不希望给孩子带来太大的伤害,这个时候你需要澄清。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有时候妈妈心情会不好,会焦虑,不知道如何和你沟通又很着急的时候,妈妈可能会对你大吼大叫。妈妈希望你记得那个时候妈妈不是不爱你,不是不喜欢你,也不是因为你不够好,只是因为妈妈有情绪了,妈妈生气了,妈妈很着急,希望你认真听妈妈在讲什么。”
修复亲子关系的第五步:透过身体的接触来结束。
每次发脾气都会让亲子关系受到伤害,通过身体的接触,比如拥抱孩子,可以拉回与孩子之间的距离,重新建立连接的过程,
所谓的关系就是彼此对彼此的感觉。而最好的关系就是彼此之间有着亲近的、安全的、舒服的、有爱流动的、可以信赖的、可以真实做自己、不用感到害怕和紧张的这样一种关系。
在管教孩子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因为只有感到爱,孩子才会顺从。而感受不到爱的话,孩子就会变得叛逆。爱才是亲子关系的核心。
不要破坏这种关系,因为现在很多亲子关系之间断连接的现象经常出现,而这种断连接会引发很多的问题。孩子所有的问题、所有的表现、所有的动机其实都是在呼唤爱。唯有爱能让孩子臣服。
所以家长要不断地通过语言方式告诉他“妈妈是爱你的,不论做什么”。这句话对成人来说没什么,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份量十足。所以妈妈要不断通过语言方式传递你是爱她的,而不只是透过行为,因为孩子会理解不了。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心理层面上的爱没有得到满足,即便他成年以后也会像没有断奶的孩子一样四处寻找爱。
一个孩子要长大,有三个方面。首先身体上的长大是靠营养; 心灵上长大,要靠爱; 思想上的长大,靠教导和启发。
这三个方面哪个更重要呢?我个人认为爱是最重要的。哪怕孩子生活的苦一点,哪怕他没有上大学,没有太多的知识,但至少有这份温暖的爱,有了这份力量,他是快乐的,自信的。他的未来也会是有力量的、幸福的和自信的。
修复亲子关系的第六步:用庆祝的方式代表结束。你可以说“今天妈妈感觉好开心,能用这种方式和你沟通,妈妈觉得很顺畅,来我们庆祝一下,和宝贝一起击掌”
其他内容:家长在发脾气前一定要对自己有所自我觉察,觉察自己发脾气的源头。看到孩子什么样的表现会让你生气,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不听话、不努力、成绩落后了……
只有这样做了,才会淡化你的情绪。如果能量不是从内去觉察而一直是向外去要求、去控制、去发泄,那么内在的情绪的原因没有机会被化解,它会永远处在这个状态中,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就会再产生情绪。
孩子能唤起我们去成长,通过孩子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心灵内在有缺失,通过孩子了解我们曾经的自己。
孩子在上小学时,你越纠正他,越改正越完蛋,毛病越多; 越改正越不自信,越改孩子越叛逆,越不愿意沟通。孩子渴求的是你接纳他、接受他、理解他、陪伴他、鼓励他。
表面看上去对孩子打骂当时会管用,但是孩子的情绪在那里,如果累积多了以后就会爆发,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之后。
家长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家长传递什么样的能量,未来孩子就会怎样对自己以及对自己的孩子这样做。
夫妻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这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让他们觉得家是不安全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对孩子必要的澄清。“爸妈有争吵不会影响爸妈之间的感情,也不会影响爸爸妈妈爱你”
成年人和孩子虽然生活在同样的一个空间,却是不同的世界,成人生活在二维的世界,非错即对。而孩子更看重自己的感受。当家长忽略她的感受时,他就会认为家长不爱他了。因此,处理和孩子的关系,先处理感受,再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