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龄官是红楼十二官之一,她是因元妃省亲而从姑苏采买回来的小戏子。她是十二官中最具有个性、最独特的一位。首先,从名字上,她就与众不同。
红楼十二官分别是:文官、宝官、玉官、龄官、菂官、藕官、蕊官、茄官、芳官、葵官、豆官、艾官。文官的名字对应的是贾府中的文字辈(贾敬、贾赦、贾政等);宝官和玉官对应的是“玉”字辈(贾珍、贾琏、宝玉等);藕官、蕊官等八位对应的是“草”字辈(贾蓉、贾蔷等)。惟有龄官的名字与众不同,究竟对应什么我们后面再讲。
龄官也是十二官中最重要的一个,出场次数多,而且单在回目中就出现了两次,分别是第三十回的《龄官画蔷痴及局外》和第三十六回的《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可见这个人物的重要。
龄官是十二官中才艺最突出的一个。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元妃听完四出戏,只单独赏了龄官。命太监执一金盘糕点进来问谁是龄官,并传了元妃口谕,说龄官极好。并额外赏了她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及食物之类。
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大家聚在一起看戏,贾母就深爱那作小旦的龄官和作小丑的芳官,命人带进了,细看益发觉得喜欢。令人拿些肉果给她们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
龄官不仅才艺突出,容貌也非常美丽,长得像林黛玉。第三十回中写道:“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
第二十二回也写到了她长得像林黛玉,凤姐拉着她笑道:“这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知道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只有爽直的湘云笑着说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由此还引发了一次小小的矛盾。
龄官不仅仅长相上像林黛玉,连个性也与黛玉十分相似,简直是林黛玉的影射。
龄官虽然出身低贱,却是很有傲骨的一个人。元妃赏过她糕点之后命她再作两出戏,贾蔷就命龄官作《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二出。龄官却自为此二出原非她本角的戏,而执意不肯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这个顶头上司也拿她没办法,拗不过她,只得依了她。
而元春对这个个性倔强的小戏子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是非常喜欢她。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元春是不是正因为经历了太多的身不由己而对这个个性倔强、坚持自我的小戏子特别喜欢的呢?
红楼梦一书中,龄官也是唯一一个冷淡甚至厌弃宝玉的人。宝玉突然想听《牡丹亭》,因听说梨香院的十二个女孩子中有小旦龄官最是唱的好,所以出了角门来梨香院找。宝官、玉官见了宝玉都笑嘻嘻地让坐,唯独龄官躺在枕上,见宝玉进来,文风不动。
她对宝玉一点都不热情,宝玉陪着笑脸坐在她身旁央求她起来唱《牡丹亭》,可是龄官看他坐下就忙抬身起来躲避。她本是身份低贱的小戏子,连赵姨娘都说“我家的三等丫鬟都比你们高贵些”。如今小主人到来陪着笑脸央求她唱戏,她竟然拒绝了。
她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言外之意,你算老几?她完全没有把宝玉放在眼里。宝玉原本是众星捧月般的“凤凰”,而且是受众多女孩子们喜欢的,从未经过这般被人厌弃。
02
龄官之所以不像别的女孩子那样追捧宝玉,是因为她已有自己的心上人了,这个人就是戏班的领班贾蔷。
第三十回,宝玉在蔷薇花架下,听到有人哽咽之声,看到一个女孩子手拿着簪子在地上抠土。再细看却不是抠土,而是在地上画字。
宝玉随着她簪子的起落,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竟是蔷薇花的“蔷”字。宝玉想看她接下来再写什么,却看到这女孩子在那里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画得早已痴了,已经画了几千个“蔷”字。
宝玉也看痴了,心里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样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煎熬。看她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哪里还搁得住煎熬,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龄官痴情画蔷,连下雨了都不知道,还是宝玉提醒才起身跑开。龄官不仅相貌、个性与林黛玉很像,就连这痴情也像黛玉。
蔷薇花架下,她一定是想到了自己的心上人贾蔷,想到心上人,原本是件甜蜜的事情。可是因这痴情却又生出无数的烦恼来,这烦恼煎熬这她的心,让她忍不住边在地上画“蔷”边呜呜咽咽地哭起来。
她烦恼什么?她对心上人有情,心上人对她是否也同样有意?就算心上人也同样对她有情意,可这情意究竟是否真心,是否能够长久呢?再说自己卖身到这里唱戏,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小戏子,而心上人却是宁府里的正派玄孙,是正经主子,社会地位的差别又如何跨越?
宝玉在龄官这里遭到冷遇拒绝,只得讪讪的红了脸出来。宝官等不解何故,因问其所以,宝玉便说了。宝官便说道:“只略等一等,蔷二爷来了叫她唱,是必唱的。”
龄官拒绝给娘娘唱,拒绝给宝玉唱,但如果贾蔷叫她唱,却是必唱的。原来她最乐意的是给自己喜欢的人唱。
贾蔷回来,手里提着个雀儿笼子。他为了给龄官解闷,花了一两八钱银子买来了玉顶金豆,这雀儿会衔旗串戏台。贾蔷为了哄龄官开心,买了这个兴冲冲地回来,叫龄官起来看。“买了雀儿你玩,省得天天闷闷的无个开心。我先玩给你看。”
贾蔷拿了些谷子哄那雀儿在戏台上乱串。众女孩子都说"有趣",只有龄官冷笑两声,赌气仍睡去。
贾蔷只管赔笑,问她好不好。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毛,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它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
龄官的敏感也如同黛玉,虽然她戏唱得好,但是她好像并不怎么喜欢学唱戏。在爱情中,她渴望具有与贾蔷一样平等的身份,但唱戏似乎时刻提醒她身为戏子的低贱身份。这唱戏的梨香院在她看来简直就是“牢坑”,而龄官却是渴望自由的。
这份由爱情而萌生的敏感,着实让贾蔷捉摸不定。原本是要逗龄官开心,如今却不知怎地就惹得她生气。
因此,贾蔷慌了起来,连忙赌身立誓。又道:“今儿我哪里的香脂油蒙了心,费一二两银子买它来,原说解闷,就没有想到这上头。罢,罢,放了生,免免你的灾病。”说着,果然将雀儿放了,将笼子拆了。
一个生气,另一个就赌身立誓。这简直就是宝玉黛玉闹矛盾的翻版啊!
龄官还说:“那雀儿虽不如人,它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你拿了它来弄这个劳什子也忍得!”龄官由被人玩弄的雀儿想到了自己,她希望雀儿归巢,也说明她渴望家庭温暖。她渴望雀儿自由,正是她渴望自由的象征。
“今儿我咳嗽出两口血来,太太叫大夫来瞧,不说替我细问问,你且弄这个来取笑我。偏生我这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病。 ”龄官也和黛玉一样体弱多病,而且病的特征都很像。龄官的话里充满了对贾蔷的埋怨,但这埋怨也正是由爱而生的。
贾蔷忙道:“昨儿晚上我问了大夫,他说不相干。吃两剂药,后儿再瞧。谁知今儿又吐了。这会子请他去。”说着便要去请。
龄官又叫:“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底下,你赌气去请了来我也不瞧。”贾蔷只得又站住。龄官的赌气像极了黛玉,看似任性,却充满了对贾蔷的心疼。
宝玉都看呆了,只是这个长得像黛玉的女子并不是他的林妹妹,而是贾蔷的“龄妹妹”(林与龄读音相近,作者赋予她这样一个独特的名字,原来用意在此啊)。
贾蔷能够像宝玉那样,这么细致又耐心地对待龄官,也可见他对龄官用情至深。宝玉离开梨香院,贾蔷一心在龄官身上,也不顾送,倒是别的女孩子送了出来。
03
宝玉看了龄官与贾蔷这番情景,才领会了画“蔷”的深意。宝玉回到怡红院,对黛玉和袭人说:“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以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
龄官改变了宝玉的人生观,让他由此悟出“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的道理。也就是,各人有各人的缘分,他并不能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爱,他身边的女孩们也会另有所爱。
这原本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宝玉生在这个大家庭中,作为嫡子,深受贾母疼爱,身边的姐妹们、表姐妹以及丫鬟们都喜欢他,他是众星捧月般的“凤凰”,直到看了龄官与贾蔷的情意,他才悟出“情缘分定”的道理。
其实,也正因为宝玉悟出“情缘分定”的道理,才更加坚定了他与黛玉的感情。“从此以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而他所得到的不就是黛玉的眼泪吗?除了黛玉,还有谁为他流下那么多深情的泪水呢?
所以,龄官对宝玉的冷淡以及龄官对贾蔷的深情恰恰启发了宝玉,这样一个人人追捧的"凤凰"正须得有这样的一次冷遇,才会明白"情有分定"的道理。
由此,宝玉也由之前的"情博"转为对黛玉的"情深"。
04
关于龄官的结局,作者并没有明确写,第五十八回,老太妃去世,各官宦家都遣散优伶男女。贾府也欲遣发十二个女孩子,有多半不愿回家的。
“所愿去者止四五人,王夫人听了,只得留下。将去者四五人皆令其干娘领回家去,单等她亲父母来领。”
“将不愿去者分散在园中使唤。贾母便留下文官自使,将大花面葵官送了湘云,将小旦蕊官送了宝钗,将小生藕官指与黛玉,将正旦芳官指与宝玉,将小花面荳官送了宝琴,将老外艾官送了探春,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
其实遣散的时候只剩下了十一官,并不是十二官了,因为从后面藕官烧纸那个情节了解到菂官已经死了。除了留在园中的这八位,愿意离开的只剩下了三位:龄官、宝官和玉官。作者对数字似乎不敏感,记述也不精确。
也就是说,龄官是不愿意留在贾府的,因为她早就觉得这里是个“牢坑”,她像雀儿渴望自由一样,早就想着离开了。只是离开之后她去了哪里?真的是被她的父母接回姑苏了吗?
以她对贾蔷的痴情,怎能忍心弃了贾蔷回姑苏呢?以贾蔷对龄官的痴情,又怎能忍心让龄官回姑苏呢?就像宝玉不忍心让林妹妹回姑苏一样,贾蔷也不忍心让他的龄妹妹回姑苏。
有的读者由五十八回之后贾蔷就不再出场,进而推测龄官并没有回姑苏,而是被贾蔷派的人接走了,从此她和贾蔷生活在了一起。
刘心武先生写的龄官的结局便是与贾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元春和皇帝请龄官去唱戏,龄官这样回答贾蔷:
“你还不知道么,我不是不再唱戏,只是我再不当戏子,由着人家点戏,我爱唱时就唱,给我喜欢的人唱,给自个儿唱,就不给我不喜欢的、不相干的人唱,那元妃娘娘倒喜欢我,只是也不问问我喜不喜欢她,那皇帝老儿与我什么相干?我才不进宫去唱呢,杀头也不去!”
贾蔷没有生气,反而喜欢龄官的傲骨。
“你跟着我就是。我也学过一句古话,道是‘大隐隐于市’。我们不必去往那深山老林,只是须走得远些,在那人烟稠密处,隐姓埋名。”
这样的写法让人禁不住拍案叫好,也让人由衷地为这个女孩子高兴。这样的结局符合作家的浪漫想象,也符合大众对圆满结局的期待,却不符合生活逻辑的推测。
贾蔷对龄官也算用心用情,但是他能否有这样的担当和勇气却令人质疑。
大隐隐于市的想法很好,只是隐于市之后他们靠什么生活呢?
贾蔷虽然本性聪明,但从不曾好好读书,之前只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也就是说他既不能读书成才,也没有其他的谋生能力。他本就是依赖着宁府生存的,靠着贾珍对他的溺爱、贾蓉对他的帮扶,才有机会接了去姑苏采买女孩子的差事,之后顺理成章任了十二个小戏子的领班。
就算他因对龄官的真情,改掉了之前“斗鸡走狗、赏花玩柳”的坏习性,但怎么看这个人都不像是个能够独立担当的人。说白了,离开了贾府他无法生存。
如果他不离开贾府,那婚姻就由不得他说了算。在这个大家族中,女孩没有婚姻自由,男人也同样的没有婚姻自由。就像宝玉一样,虽然他对林妹妹情真意切,但是婚姻的事不由他自己说了算。
就算贾蔷接了龄官,大概也只能做小妾,可是以龄官的高傲,又怎能愿意做妾呢?再加上她多病的身体,怎么看都像是又一个红颜薄命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