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杜甫(唐)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释:
春盘:古俗,立春日取生菜、春饼置于盘中作为食品,称“春盘”。
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
高门:汉未央宫殿门,此指唐长安皇宫之门。行:赏赐,授予。白玉:洁白如玉的盘。古代立春前,皇帝向大臣赐春盘。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
青丝:切细的生菜丝。
那:“通挪”,移动。对眼:双眼。
杜陵远客:杜甫曾寓居长安杜陵东南之少陵原东,自称“杜陵远客”。
赏析:
本诗约作于767年,时杜甫寓居夔州。
首联:“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诗人看着眼前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那时梅花开得正盛。人生最伤心处,莫过于衰极时忆及盛时。此联点明季节,时间,以春盘为承载体,触景生情。极自然过渡到颔联。
颔联:“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承首联,接着写春盘,皇上赏赐的洁白如玉的春盘,上面放着青生菜,从宫门中,经纤纤素手传出。上下句首字“盘”“菜”分别承接首联上句中的“春盘”“生菜”,且使用了倒装句式,“盘出高门”原为“高门出盘”,“菜传纤手”原为“纤手传菜”。将这两字放在句首,使得春盘、生菜更为突出,今昔对比,两京已失其盛,面对这春盘生菜,心内只感悲痛,“白玉”对“青丝”,这鲜明的色彩对比,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印象,而这般美好,却只能从回忆中去品了,美好不再,又生一痛。“行”“送”二字使得昔日场景瞬间灵动起来,仿佛如在眼前。
颈联:“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双眼望着巫峡那滚滚而来的冰冷的江水,诗人的内心极度悲伤。此联直抒胸臆,由回忆转为现实中眼前之景,虽安史之乱已平息,然国家已由盛转衰,各派势力引发战乱纷起,民不聊生,此为诗人不胜悲矣。
尾联:“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此联总合全诗,国家处境而想起自身,如今漂泊他乡,不知身归何处,前途渺茫,国难己忧,齐上心头,心何以堪?呼儿觅纸,只有用文字抒写内心的悲痛了。“呼儿觅纸”这一细节,表现出诗人内心无法平息的悲痛,恰似那“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情感真挚,在“呼儿觅纸一题诗”中一览无余,集中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参考书目 :仇兆鳌《杜诗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