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总是有家长反应孩子学习注意力的问题,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好动等情况。在最近的一个咨询案例中,就有遇到这么一个家长,因为老师总是反应孩子坐不住,怀疑有多动症,特地去医院做了检查。
而现在孩子的问题不但没有改善,反而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问题。以前虽然有好动的问题,但性格还是活泼的,但之后为了改善多动的情况慢慢的变成了抑郁。
家长到场后,就让孩子“坐好”,就见到孩子之后孩子非常的拘谨,肢体总是紧绷,表现出很强的克制,坐在座位上的时候也是双脚并拢,手臂绷紧,腰板挺直。乍看之下没问题,但是孩子的表情却总是会流露出痛苦的样子。由此可见,做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是非常难受的。为此还特地同孩子沟通,让他动一动,不用一直坐着。
同家长沟通才知道,孩子之所以这样是一直在训练他的自控力,由于在学校里面老师总是反应说孩子多动,上课不停的要做小动作,所以就训练静坐。要求是一动不动保持一个小时,如果中间出现动的情况就延长半小时作为惩罚。
为了更直观的看到孩子的具体情况,孩子进行了脑数据云测试。
小孩的思维特征显示,同向思维略微偏高,结合到小孩自身的状况,和家长平时强势的风格,不难看出这个其实是个人意见受到打压的状态。在家里面,孩子的所有想法和意见都会被家长否决,并且会不顾孩子个人意愿的去给他安排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以从心理上,孩子其实是非常的受挫又被动承受了很多。
在这一点上,家长必须要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过于压制他的个人意愿,容易导致很强的自卑情结和无助感,最终会对孩子的人格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从脑功能的情况来看, 他个人最强的也是左后脑,也就是说其实他的自控能力很好。这时候家长就不明白了,当场就质疑,那他就是坐不住啊,自控能力怎么会好呢?肯定是没有测准。之后我解释说,孩子自控力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说给到的指令是不是能够遵守,平时看电视是不是能够遵守时间约定。家长想了想说,是的。由此可见孩子的自控力是没有问题的,不然他不可能会去把“静坐”坚持下来。
而他的学习类型是触觉型,这一点反应了孩子坐不住的很大的问题。由于是触觉型学习,所以强调是在具体的操作是实践中去获得信息。说白了就是要以触摸,动的方式去亲身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去学习。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小孩天生就是好动,而且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正常的学习方式。
但由于现在的教育要求小孩能够在课堂上坐得住,认真听老师讲课,这种要求对于触觉型的小孩来说是极其不友善的。由于天性好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这种孩子来说是极度不适应的,特别是专注时间。
所以建议用间歇休息的方式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这本身就是在对孩子的天性做出了克制,所以强调循序渐进。而在这个案例中的家长,从出发点以及想法上是正确的,但是方式方法上却没有真正做对,太大的强度直接导致了孩子的天性遭到压抑,在不适和压抑中引发心理问题。
触觉学习是天生的实践家,他们强调实践出真知,中国古代也有经典教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作为一个实践家,他们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就是到课堂以外的地方多给到他们感受世界的机会
针对触觉型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有着太多的误解,我们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评价这种方式的好与不好。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更多还是需要去考虑他的天性以及个人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更多愉快的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