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帅的干货小杂文来了,以后都写这种篇幅短、内容好理解的小短文。希望每篇小短文都能至少让读者们发以思考、学以致用。
今天根据《人生护城河》一书中所讲到的几点链接今天与未来的小方法,分享一下感受。
正视自己
一、跳出舒适的盒子
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逃离舒适区。我们在很多书、报、文章和自媒体平台上都能看到这句话,但是想做到真正“逃离舒适区”并不容易。
简单地讲,你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工作、学习模式突然要作出巨大的改变,会让你从心理到生理上都非常不适应。
比如,你平时不喜欢运动,但是在眼看要过200斤的体重和众多因肥胖引起的疾病威胁下,不得不做出自律运动的改变。
有那么一段时间,你可能感觉:不如胖死算了,运动真的太痛苦。但是吃“代餐”要花好多钱,水也太深,还不知道有没有副作用。
所以还得考验自己的意志力和自律性。
这种是比较浅层的“走出舒适区”,是一种从感观行为上作出改变的方法。
还有一种“走出舒适区”的方式就更困难了,那就是思维上的改变。如果说行动会因长期自律、坚持、不畏痛苦地努力,强行作出改变的话,那么思维上的改变不是你坚持一下,痛苦一下就可以改变的。
80/20法则把人类按照思维人群分成两大类,80人群很少有能在短时间之内迅速成为20人群的,因为思维上的惯性改变要远远困难于行动上的思维改变。
你可能在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遇到很多事情,碰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掉进很多坑,吃过很多亏才会慢慢弥补自己的思维缺陷(当然,有些人这些都经历了还未必能改变)。
这里说个《人生护城河》原书的小例子。作者和一众大咖参加一次互动会议,官方让所有人根据三块拼图去完成一个骑士图案。
每个人手上有一套道具,是一个有统一背景图案的拼图,总体都可以分成三部分。在规定时间内,在场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成。
后来官方公布答案:其实就是把原拼图换个角度旋转放置一下就可以,但是所有人都被背景图案所迷惑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你们一定听过。有一家杂货店,一个哑巴去买帽子,向掌柜的比划帽子,掌柜的就把帽子给他了;过一会儿来了一个聋子,向掌柜的要一把剪刀,他应该怎么表示?
当时第一次听这个故事的人都用手比划出剪刀的样子,讲故事的领导当时就乐了:“聋子完全可以直接说出来他要剪刀。”
当然,这里不考虑聋哑一体的人群。就是说这种思维模式!
你们有没有被朋友们考验过:脑筋急转弯、答非所问、学说话等……
你们经历了几关就失败了?这都是惯性思维给我们留下的后遗症。
这让我又想起一个例子。有一次,公司拓展培训。老师给每个人一份卷子,上面一共10道题,每道题都有一个要求,所有的都做完大概需要30分钟。
然后全公司开始答卷子,只有三个同事用时20秒就完成了。原因是第10道题写着:本次测试只完成前三道题即可。
如果你不跳出原来的思维圈子,一味从头答到尾,不但费力费时,而且还全是错误的!
二、在更高层次努力
经常听别人说:“摆脱不了现状,就跳出圈子试试。”
其实这点和上一点有共通的部分。你只有思维和行动都改变了,你就不是原来的你了。你本质进步了,当前的舒适圈就满足不了你了。你自然可以跳上更高的层次。
有一个搬砖工,凭借自己的力气,每天可以搬500斤。虽然他很有力气,但是这种干活方式还是让他的身体越来越差,而且时间耗费大,效率低。
后来他随着年长,不能完成每天500斤的任务,但是生活需求是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高的。他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早晚要饿死。于是他跳出现有层次,开始使用辅助工具(独轮车)搬砖。
他发现,他消耗的力气不到原来的一半,但是搬的砖量要比原来还多。
后来他又老了一些,推独轮车的力气也没有了。但是生活仍然要继续,而且量达不到原来那么多,他无法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于是他又跳出现有的层次,开始驾驶连体搬砖小车。头车上有简单的驾驶室,后面都是原来那种独轮车串起来的。这样他的搬砖量可以达到原来的3~5倍,而他不需要学习驾驶技术,也不需要耗费什么力气,只要找几个工友一起装车就可以了。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而当前又举步为艰,你就要注意!是时候来了一波提高层次的操作了!
三、要三思,不要纠结
此点主要是教授大家如何在VUCA时代下更好的生存。什么叫VUCA时代?就是“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四个单词首字母。
当年的286电脑,单色屏幕。玩转DOS系统需要很长时间。现在一个小朋友玩好一部ipad也不需要很多时间。这就是VUCA时代给人们带来的压力。
想破局,有五个方法:
1、做自己;2、讲真话;3、分而治之;4、向前一步;5、快速迭代
前两点没什么可说的,第三点就是把总任务进行分解,分解的越细,处理起来越简单。
第四点就是开启试错模式,这里的试错成本很低,但是带来的收益却很高。你可以通过很短时间的试错,来了解一些自己不能驾驭的事情,从而避开它。
最后经过第五点迭代让自己更好的认识到适合的新领域,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应该去处理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