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乔民英散文集《东方物语》序
读完这部书稿,顿生两个感觉,一是,这将是一本绝对能拿得出手、即使与当今所有公开出版的名家和非名家散文集相比,它也是一本夺人眼目、读之不容小觑的书;二是,由于作者的自谦与低调,在我任职主编期间,很少寄稿给我,错过了许多以文会友的机会。不,是我没能及时“抓”住他,遂致我至今才能够较全面地理解、领略他散文的“文貌”和“文心”。乔民英散文的总体特征是:性情淋漓、词采沛然、从容幽默、奇思妙构,有情趣、有理趣,文风洒脱,是才子型的文字。虽然若按此要求,作者尚有许多不足或提升的空间。
作者在该书中将内容分为三辑,第一辑为“东方人物”,第二辑为“东方风物”,第三辑为“东方开物”,各辑中又有若干分类。我则按作者的情感类型,将此书分为“亲情”“游记”和“杂论”三部分。如前所说,乔的散文总体水平当然不错,但比较而言,我还是最喜欢该书中的“杂论”部分,其主要集中在“东方开物”一辑中,故有“越读越好、越到最后越好”的感觉。我之所以如此推重他的“杂论”即“议论散文”,是因为在当今,我们的散文在怀故忆土、爹亲娘爱、奶奶的花镜、姥姥的拐杖或论茶道酒、读书买书呀、游山观水、谈禅说佛、格言呀励志呀之类的感情宣抒中,沉溺得太久了,至今难以自拔,从而造成当今散文创作立意的雷同或相近化、情感的类型化、语言的板结化、叙述的概略化,只有量的重复,而无质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乔民英散文的“杂论”部分或曰“议论散文”的出现,是对上述创作现象的一种反拨,这部分散文,客观上拓宽了散文的表达空间,在语词表达里融进了理性因子和否定性情感,从而使其文本避免了常见的那种“过腻”“过甜”,增强了散文的“审智”特性。比如他的《一年七百三十天》《二分之一大门牙记》《自以为不是》《任性了吗》《电脑是个大坏蛋》《给未来的信》《一口超期服役的电饭锅》……仅从文章的这些名字上,你则可以想象得到作者会有怎样的奇思妙想和美词好句。比如:“人都有三个儿子,面子、票子、位子,他们的母亲叫自私。”再比如:“‘赵高’不得从事与马有关的收藏和商业活动”等等,像这样的句子在书中好不胜收、俯拾即是。作者“边飞边语”“边唱边忆”“边看边侃”“边阅边评”……与太阳对话,与月亮对话,与地球对话,与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对话……意气飞扬、文笔纵横,遣词造句,若军事家布阵,撒豆成兵,十分老到,故曰作者有才子气——在此,我们可以援引《又是龙抬头》中的一段,可证我所言不虚:“那真是一个豪杰高士辈出、虎狼鹰隼竞舞、雄心欲望混杂、腥风血雨俱下、黑暗光亮交替的时代。雄才大略阴阳怪气的惠王,巧舌如簧纵横诸国的张仪,性感迷人野气十足的芈姑娘,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屈原,还有那个初出茅庐就咄咄逼人后来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四十万赵军的白起,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名存实亡的周王朝送行,为一个即将崛起的帝国做铺垫。可叹那位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楚国公子屈原只能面对汨罗江纵身一跳。历史在拐弯处岂会特别眷顾一个满腹经纶、满腔怒火的诗人?就像时至年关不会有人在意一位清理垃圾的老农一样。”虽然不能说作者的这部分作品篇篇都是精品,但类似这样语词整饬、铿锵浏亮、有内韵有节奏的文字,在本书中确乎常见。如他在游记《响堂石窟,佛光魅影的交响》中那段《壮哉大邯郸》,写得才情洋溢、十分大气,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这也说明,乔民英这部分散文的“议论性”或“理性”因子,同时也渗透体现在其他两部分即“游记”和“亲情”(包括“友情”)散文的写作中。显然,有如此好的文笔,他写好写不好这两种散文,就可想而之了。
乔民英能让我记住的游记之作,有《我和西安有个约会》《日暮乔家堡》《一民西行记》《鹰与龟的邂逅》《飞越涿州》《参悟柏林》《那块被冷落的石头》《响堂石窟,佛光魅影的交响》《追念赵胜》等。当今写游记和文化大散文的人太多了,但也太滥了,能写好的稀少。乔的游记能让我的读兴盎然并全部读完,已属不易——我非在此自夸高明,实在是因为我从散文之业近四十年,看的稿子太多了,是因经验而自信也。乔的游记,史(料)为我用,景(点)为情遣,“我”为主为帅,史料景点为宾为卒,后者随时听候前者的布阵调遣,前者决不会被后者所累所埋,即被资料所掩没。故其行文从容疏朗,时而出人意表,曝出好语警句。如:“鸡也罢,鹰也罢,何尝不是人生的两种状态!许多时候我们真的由不得自己。”比如:“升官不成当‘姥爷’。”再比如他对介子推“自虐、自残、自辱”的思索等等,都引人深思。除此而外,还有很多如:“‘鸟在水中飞,人在画中走’是我们的精神福利,也是缓解‘集体恐霾症’的良方”这样的好句。更值一说的是乔民英散文的幽默风趣品格,读完本书你会感觉到,这种品格时时体现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很早以前,我曾有小文论及《当代散文的一种品格缺失》,说缺的正是这种风趣幽默。较之现代散文,当代散文的语言,由于意识形态之原因,显然太拘谨、太直白、太板正了,当代散文虽也出现了余秋雨这样的文章大家,但像林语堂、梁实秋那样的幽默大师却少有出现。散文幽默品格的出现与否,有赖于社会政治环境,更取决于作家的底蕴如何和内心是否强大自信。乔文的幽默,当然不敢妄跟前述大师相埒比,但其幽默风趣、有情趣有理趣、从容叙事的品性,的确为他的散文风采重重地添上了一笔。比如在《二分之一大门牙记》中,他这样写道:“这两颗来帮我忙的‘义齿’,原来也需要金钱开路。看来‘义’也离不开‘钱’!”“不管造假如何可恶,唯有特定的人体‘零件’可以除外。”在《撞》中,他写母亲被撞住院后“病房成了花花绿绿的超市,我家预支出去的人情以‘特仑苏’‘露露’‘双汇’或方便面、水果、鸡蛋等面目回到娘身边”这样的句子,令人不由捧腹。
“亲情”是散文写作的一个常写不衰的领域或题材。郁达夫当年曾断言,现代散文已经推倒了古代散文中的“尊君,明道和孝亲三根厚柱”,其实只要人类存在,“孝亲”不会被推倒,因而“亲情散文”是作家对父母之爱的永恒的歌唱,乔民英也不例外。他的上述幽默风趣品性,在其“亲情”(包括“友情”)散文的书写中,也多有呈现。如《一口超期服役的电饭锅》:“一直沉默不语的女儿放下手里的口红,咳了一声嗽,打断我的话:‘老爹,你该有个正确的定位了,别老考虑总理的事。当然,总理你是可以当的,小区红白理事会总理正缺人呢,嘻嘻!部长也行,在单位做个营销部部长也差不多,呵呵!厅长勉强,你这个家庭庭长其实并不称职,我妈讲的我就不再重复了,嘎嘎!’”在这部分散文中,《乔姥爷上任》记述外孙女豆丫成长的“成长年记”,写得尤见才情。另外,乔的“亲情散文”在性情淋漓之外,也多见细腻柔软。如在《父亲的笔》中,写出了自己因一句话而使父亲陷入沉默的内疚之情;如《师生会》中对老同学们各种心情与表情的描写,刻骨、传神,使人动容。
当然,像许多作家一样,乔民英的散文也不是篇篇都好,自然也有一定提升空间。比如《那块被冷落的石头》和《响堂石窟,佛光魅影的交响》,对史料的交代,就显得匆忙和缺少耐心,只是反问发问,显得冒然概略,也不容易感动更多的读者。邯郸散文“三剑客”之一崔东汇是个会讲故事的散文家,他多以“事”取胜,深知“情、事、理”乃散文写作三大要素,向崔学习,把“事”讲好,乔的散文将更加完美。
我向来认为,有的人虽然一辈子身在文化部门从事文化工作,但骨子里(无论是学问还是人格)并不是文人;有的人虽没在文化行业,但本色是文人,乔民英虽一直从事机关事务工作,但他:人是文人品格,文是性情文字。这样的人、这样的文,我真心地喜欢!故而在其集子出版之日,我如实、客观写下上述文字,是为序。
王聚敏,资深散文评论家,《散文百家》原执行主编,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通联:河北邢台市顺德路255号《散文百家》 邮编:05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