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If one can select an appropriate means to steady the mind and practice this, whatever the provocations, the interruption cannot take root.
如果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来保持心识的平稳,并加以练习,那么不管如何撩拨心识,障碍终将无法牢固生根。
Provocation:英[ˌprɒvəˈkeɪʃn]美[ˌprɑːvəˈkeɪʃn] n. 挑衅;刺激;激怒
摘自《瑜伽之心》
德斯卡查尔著
1.32 专注于一个真理可以消除精神涣散。
也就是专注于上帝存在这个真理。上帝有许多形态,因而通向他的道路也不计其数。钵颠阇利探讨了其中几条道路,我们稍后会详细介绍。这条箴言就是强调心注一处的重要性。一旦修行者选择了其理想的神性形式以及通向此神的道路,他就必须牢牢抓住它。有些人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过于随意,他们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浅尝辄止,不能将任何一条达于目标的道路走到底,而所有的这些路最终是想通的。室利•罗摩克里希那觉得这些人就好比挖了好几口浅井,但没有一口井能挖到出水的深度。
为了达到这种专注,我们必须平息和净化自己的心。现在钵颠阇利将告诉我们怎样做到这一点。他指出了我们对待此世同胞所应采取的态度。
摘自《现在开始讲解瑜伽-<瑜伽经>权威阐释》
斯瓦米•帕拉瓦南达【印】 & 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德 著
1.32 为了防止障碍和其附加物的产生,最好的方法是单一事物的专注练习。
这里所说的要点是——我们不应该随意改变专注的目标。当决定要专注在一件事物上时,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坚持。
你在一百个地方挖一百口浅浅的井是毫无价值的,你应该在一处挖一口深井。如果在挖井的时候碰到一大块硬石,即使得用炸药把它炸掉,也要继续挖下去。如果你放弃,再去挖另一口井,那么你挖第一口井的力气不都白费了吗?而且,你还不能保证你就不会再碰到大石头。在挖井之前,你应该分析、勘察哪一个地方可以挖,一旦你决定了地方,开始挖掘了,就不要再怀疑,挖吧!这时,再想值不值得去挖已经太晚了,你早就应该先想好了。
即使它是一条漫长的路,你的不屈不挠也会使这条路缩短些。我们的目标是要稳住心。所以,用什么事物并不重要,任何事物都可以将你引向目的地,因为你不是为了这个事物去练习专注,而是为了你的目标。事物只是目标的一个记号、象征而已,我们一定要记得这一点。所有的想法、事物,甚至咒语都只是达到目标的辅助物,在这事物的背后,你应该永远记得你的目标。
口味、气质和包容力是不一样的,所以你不应该因为你专注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而批评别人在冥想时专注的事物。他以专注某事物而接近目标,就如同你对你所专注的目标有信心一样,他对他所专注的目标一样有信心。我们不应该去打扰别人的信念,也不要让我们的信心被打扰。坚持一个事物,向前去锻炼。
为什么需要进行专注于一点的练习。这是为了让你的心灵清晰,这样你就可以超越它了。你并不需要固守这件事物,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可以往上爬的阶梯,一旦到达上面,你就把它留在后面了。
在下面的经文里,巴坦加里提供一些建议:要如何能够专注在一点上,以及如何维持它。
我们很容易看出巴坦加里的理论是多么宏观,他意指目标而非这条通道。他不会硬要你走进这条特别的道路,他只是提供一些建议,最后才说如果没有一样适合你,就选择你要的吧。他是如此慷慨宽容,这就是为什么瑜伽能被大家接受。没有人会否认瑜伽哲理,因为它总有一些东西适合你。
摘自《沙吉难陀大师讲述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陈景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