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博看到一篇文章讲说淘宝商家的运营成本惊人,大体内容我简述一下:
据一个淘宝商家吐槽,现在天猫网店成本过高(以下百分比为营业额占比),人工11%,天猫扣点5.5%,推广成本15%,物流成本12%,售后成本2%,财务成本2%,仅仅这些成本合起来占比就达到47.5%,也就是说基本商品毛利要是不到50%就是赔钱。
同时,文章还提到说由于前些年互联网经济的冲击,实体店逐渐被冷落,于是店面租金大幅下跌,于是现在造成了实体店运营成本接近甚至低于网店运营成本。让我们看出了实体店倒逼互联网经济的苗头。
结合我自己的经历,饿了么配送扣点是起底5元,扣点17%,再加上前期的推广和减免,基本上前几个月外卖是干一单赔一单。
最近,又有苹果要下架微信的风声,同样是厂商与平台之间的利益矛盾。(不过实话讲,苹果分账30%,可能对于小众开发者还好,但对于微信这种巨无霸来说确实是太黑了。)
于是,我们不禁要想这样一个问题——互联网经济还是我们的朋友吗?
可能会有人说,你上面的例子都是举的商家和平台之间的利益矛盾,我一个消费者,跟我有什么关系?但是你要知道,商家要想经营的下去,最终这些额外费用一定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而上述情况最终的结果会变成:在本地买得到的东西比在网上买便宜,点一份外卖会比你去店里吃堂食要贵很多,在用爱疯装X的同时要承担不能用微信的代价。
而我们清楚地记得,互联网经济一开始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对吗?那个时候互联网对我们多么友好,我们享受了那么多的互联网红利,互联网经济那时候是我们的朋友。而现在呢?我们还能这么说吗?
有了这个疑问不禁就会让我们进一步猜想,互联网经济下一步会走成什么样?那好,要分析这个,就必须先明白现在大部分互联网经济的逻辑基础。
我认为之前大部分互联网经济有这样一个经营逻辑,或者叫套路,这是一种典型的资本为主的经济,也是典型的互联网平台经济:1、向大佬融资——2、向用户宣传——3、向用户派发红利——4、取得用户基础——5、用户产生依赖关系——6、用户养成使用习惯——7、倒逼商家扣点——8、形成现金流——9、资本再利用。
好,那对于这样一个典型的平台经济问题出在哪?我觉得是平台经济基本已经走到头了,过去我们一直在搭建平台,也正是因为搭建了无数平台我们的互联网经济才超速发展。说实话,这样简单粗暴的互联网经济有点像我们国家的另一个支柱产业——房地产。互联网也是在盖房子——卖房子——拿卖房子的利润再盖房子,只不过互联网的房子就是平台。那房地产我们能看到的结局是什么呢?我们出现了两极分化,大城市房价久居不下,偏远城市一片鬼楼。那互联网会不会也走向这样的结局呢?会不会是热门平台大一统,而冷门平台慢慢退出?好像我们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现在,似乎是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互联网经济吆喝着要转型,线下商铺也吆喝着要转型。往哪转?怎么转?是我们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量中的一个个小的细胞商家都在想的问题。我觉得,互联网不能再靠资本运作了,现在大家对整个互联网经济的逻辑一清二楚,已经被各式各样的红利搞的疲惫不堪。所以我们整天讲说互联网下半场啊,什么内容为王啊,要理解的更透彻一些。通俗一点讲,如果叫外卖给你的奖励是:1、给你10元的代金券。2、看外卖小哥给你表演一个节目。现在的你有可能会选哪一个?我猜肯定会有不少人选2。所以接下来的互联网经济一定是内容经济,趣味经济,快乐经济。增速可以放缓一点,这样充实互联网的内容一定是良性的发展,也是必然的结果。线下商铺也要转型,要转往体验服务,互联网再牛逼,最多也就是一个视觉观感,而线下的优势就在于人的五感全部都可以得到体验,所以线下的转型一定是增强体验感受,增强服务品质。
那回到我们的标题,互联网经济还是我们的朋友吗?我想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这个朋友是个性格多变的双子座。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