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面临以下两个选择,你会怎么选?
A:行业前景好,晋升空间也大,但是目前工资低
B:工资是A的2倍,但需要你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未来发展不定
相信我们很多人会选择B,因为它的回报是短期就能看见的;而A虽然行业发展和晋升渠道都不错,但终究有太多未来不确定的因素,带给我们的不安全感也会更多,我们本能的会选择能够看见即时利益的B,这无可厚非。
但可惜的是,选择并非一劳永逸的。
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在工作5、6年后,经常遇到的职场焦虑,也就是所谓的“30-35岁中年危机”。初入职场,我们努力工作拼命加班,习得行业经验让单位时间更值钱,以获得更高的薪资和title。
但进入拐点期之后,你收入长期增长的需求和企业高性价比年轻化的需求、以及管理层“位少人多”的供需关系之间的矛盾,都会到达天花板。
而且你恰好处在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经济顶梁柱的阶段,时间要不仅分配给工作,还有家庭和生活,精力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走下坡路,拿时间和精力换收益的快速增长已不现实,所以很容易就陷入瓶颈期的焦虑。
再来看A,虽然初期的增长速度很缓慢,一旦积累到拐点之后,就会迎来飞速的增长,当然前提是选择正确的方向,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复利曲线”,它强调的是着眼未来的长期主义价值,但前期必须耐心忍受漫长的、枯燥的蛰伏期。
A&B两个曲线,很好的给我们提供了两种思维模式——
A:长期的价值坚持,延迟满足
B:短期的快速变现,即时满足
两种思维模式本身没有对错,而且短期主义的即时满足,还是我们人类亿万年进化的本能天性,迅速对环境做出反应,趋利避害立即享乐。
长期主义的延迟满足,是一种“反人性”的理智脑行为,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取更大的享受而放弃眼前的利益。
而恰恰是这种坚持长期主义的“反人性”行为,是诸如巴菲特、查理芒格、杰夫贝佐斯等大佬坚守的价值信仰。
思维上:认知的转变
“长期+不变”的信念支撑,找到未来成长的“复利曲线”
我们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也无法提前绘制10年后的人生地图。但30-35岁遇到的职场焦虑,却很好的给我们提了个醒,下一个5年、10年我们不能再沿着老的思维模式规划自己的人生,不然就会陷入不断“瓶颈期”的循环之中,我们必须着眼未来,找到自己人生价值的“复利曲线”。
亚马逊总裁杰夫·贝佐斯在《长期主义》一书中,就提到,我们不预测未来变化的东西,而是聚焦不变的东西,“长期+不变”可以是企业经营的价值准则,也可以是我们每个人战略规划的思维模式。
首先,坚守“长期主义”的目标规划
其次,找到“不变”的价值准则
职场不是护城河,把人生押注到一份工作上是最具风险的投资,除非是找到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否则受市场环境波动,不确定性的优化、裁员、结构调整,会杀得我们措手不及。
所以,我们必须搭建稳固的“反脆弱系统”,构筑人生PlanA、PlanB、PlanC多点支撑价值方案,分化风险带来的冲击。
》》PlanA:职场价值的清醒认知
在职场上,要对自己的价值有清晰的认知,哪些是平台赋予的资源,哪些是个人能力的展现?我在工作上投入的哪些时间和精力,能为我下一次跳槽带来更好的资源和利益回报?在认真思考过这个之后,我们就不会再为了短期的利益诱惑,盲目的投入时间精力,无论是从专业技能的提升还是管理经验的培养,都会有目的性地进行刻意训练,从而实现下一次机会的最大化变现。
》》PlanB:8小时之外的价值打造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8小时之外。我们除了工作之外,要搭建个人品牌的价值护城河,所以无论你是擅长写作、摄影、表达还是其他,都可以努力尝试开辟第二收入,这是一份为自己打工的职业,投入思考并坚持输出长期来看一定会带来精神和物质的极大收益,这也是很多自媒体大V坚持5年、7年、10年之后,真正能够通过影响力变现的有效途径。
1、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我有什么优势?做什么事我很开心?
2、擅长和优势,能不能转化为未来对抗时间的长期价值?
3、搭建自我认知体系输出利他价值的影响力,做边际成本递减的事
》》PlanC:理性消费合理配置资产
真正的财务自由,不是拥有了巨额的财富,而是拥有了足够的自由时间,不必通过出卖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收入,而是可以通过自由支配时间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财务自由的实现之旅,除了PlanA和PlanB的创收之外,在资产本身的增值持有上,我们也可以多学习基础的理财知识,尝试用闲钱进行小额的投资,了解其中的波动规律,在大咖和书籍的投资学之道上,拾取长期主义人生的智慧。
心态上:切忌急于求成
你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是“投机”还是“投资”?
我们越是对成功极度渴望,越容易掉进“急于求成”的怪圈。
3分钟读懂一本书、10天养成自律的习惯、一个月变现五位数、30天改变人脉圈、一年内实现财务自由……各种“成功学”的速成法则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我们试图通过寻求捷径和付出最少的努力,撬动阶级的跃升,实现财富的自由。
读书、买课、天天打卡、日日坚持,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结果呢?不仅没有实现速成变现,还陷入了“越学越焦虑、越焦虑越学”的恶性循环之中,心态上的急于求成就是短视思维的体现,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投入,一天、一周、一个月、半年可能看不到改变,但到达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后,就会迎来爆发式的改变,时间会狠狠的奖励那些长期主义者。
正如高领创投创始人张磊所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清醒,帮助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音的影响。”
总之,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再高度依赖某个组织来生存,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安稳都是最大的风险和伪命题,所以早点意识到焦虑和危机未尝不是件好事,站位5年、10年后,以长期主义的思维模式升级我们的认知,同时在心态上切忌投机主义的速成心理,做一个坚定且相信复利价值的长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