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该恭喜,能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出现问题,大概率你已经在生活水平或思想水平等方面达到了超出你原生家庭的水平,所以开始反思。
原生家庭的影响就像一个藏在你心中任性的小孩,大多时候在温暖角落呼呼大睡,在当你遇到某些特别的问题时跳出来告诉你似乎你并不再愿意接受的观点。
举一个职场中常见的例子,你的一位同事把本该属于他的工作甩给你,并且出言不逊。也许从小爸妈教育你,要隐忍、要乐于助人、要团结同事,却忘了告诉你,要学会语气温柔但态度坚定地拒绝。这时,你心里这个小孩伸了个懒腰,跳出来和你对话:
“你不能拒绝,如果这一次不帮,同事就会觉得你不好相处,要记得爸妈从小告诉你要忍耐和帮助!”
“可那真的不是我的工作,搞砸还要背锅被领导骂。我想拒绝他……”
“还记得你八岁时家里搬家,你在看动画片,拒绝帮爸爸妈妈整理物品后被骂的狗血淋头吗?”
“是啊,从那以后我就不敢拒绝了。尽管我知道这是胆小和不成熟的表现,真的不想这样像爸妈这样无原则隐忍和默默承受,但跨出改变这一步真的好难。我似乎是长大后唯一依旧唯唯诺诺的人了,同事们似乎都能得心应手。对原生家庭,我好气愤但也好无奈,但敢怒而不敢言。”
“略略略,就喜欢你看我不爽却干不掉我的样子!”
说罢,那坏小孩又回到你的心里继续呼呼大睡,不知道下一次会是什么触动到你敏感神经,他又会被召唤出来。
也许是生活习惯,也许是思维观念,也许是重男轻女,也许是青春期人格形成阶段的沟通与人际交往方式,原生家庭用不同表现形式潜移默化塑造着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有幸被童年治愈一生,还是不幸需要一生治愈童年,都愿我们能不被桎梏、不做囚鸟。
1、正视你的原生家庭,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面对问题时最可怕的往往不是问题本身,而是问题出现需要你当机立断时,你脑子里本该是认真分析问题的思路变成了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质问:我怎么这么差?我为什么不能更好!Shit!
“存在就是合理的”观点,黑格尔辨证唯物主义的经典理论。而这个“理”,抛开黑格尔哲学关于“绝对理念”的概念,可以通俗化理解为符合客观规律。原生家庭所塑造的一切和你所遇到的一切问题,都是我们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必然存在的,这是客观规律。请学着正视这种客观存在并与之和谐相处,哪怕不能认同和接纳,“正视”是走出原生家庭禁锢的第一步。
2、不纠结于过往,在新的起点向前看。
首先,成年之后,不要与父母和过往纠缠。这里的纠缠包括顺从和反抗。顺从的行为让你对父母的掌控百依百顺,但是对抗行为也是另一种纠缠的表现,对抗的越厉害,与父母纠缠的才越紧密。想要离开父母的掌控,在情绪激动的时候,避免同父母接触、对质,这样才会把我们自己的认知融入具体生活中。
同时,放弃抗争,在新的起点向前看。放弃抗争,看着没有与父母进行正面交锋,但确是最高效的。你没有办法改变父母,那就放弃改变,让自己从一团糟的家庭关系中解脱出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向前看,你值得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唯有爱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如果有可能,试着从自己开始尝试一点点反思和改变。家庭承载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亲密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父母给孩子的爱,可以让孩子一生健康幸福;成人给恋人的爱,能够帮助对方治愈童年的伤害。请记住,你和TA的家庭是孩子的的原生家庭。唯有爱,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原生家庭不是苦难的“背锅侠”。即便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是痛苦的记忆,那也只能算是起点,终点去向何方,却在我们自己的选择。
愿你终能与心底的小孩和谐相处。如果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那就来关注“BettrMeyan研究所”~遇见更好的自己。
END
BetterMe 研究所,分享职场成长、生活思考及社会评论,致力于让每一个你都变得更好。
You deserv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