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这个称号表彰的是是中医药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医药行业的最高荣誉。2022年7月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了30人国医大师称号,其中,就有一位壮族黄氏人才,凭借着他对壮医学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发扬,获此殊荣。他就是——黄瑾明。
黄瑾明,1937年7月出生于广西贵港,中共党员,主要从事壮医药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965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同年留校任教,历任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研究所所长。1985年任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主任;1997年获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011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传承人;2022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2月入选第四届“国医大师”;2023年2月获评为“2022感动邕城十大好医生”。
结缘壮医研究始
他与壮医学的结缘,起源于他参与学术活动的经历。
“文革”后,他担任广西中医学会秘书长,由此得以在全国各地参加学术活动,也正由此,他发现藏族、维吾尔族等其它少数民族真正做到了落实他们的本民族医学。
这让他深受触动:壮族人民早在5万年前就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在生产实践中发展出自己的医学,然而,壮医药却由于壮医文字传承的不足,未能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式微。
于是,20世纪80年代,在学校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壮医真真正正、有组织、有领导的研究,正式迈开了步伐。
1983年,在广西中医学院组建了壮医药研究室,班秀文教授担任主任,黄瑾明、黄汉儒担任副主任,三位国医大师开始了壮医学的文献检索和社会调查。
壮医实践临床用
渐渐地,黄瑾明深感对壮医的传承与发扬,仅仅只有研究是不够的,还应当步入实践。1985年,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成立,黄瑾明亲任门诊部主任,将流传在民间的壮医正式引入了国家单位。
当时正值南宁市红眼病流行,各大药店的眼药水被抢购一空仍无法满足患者需要。于是黄瑾明等壮医便试用壮医药线点灸进行治疗,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是,这种疗法卓有成效,治愈了大量病人,轰动南宁市,壮医门诊部也由此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
实践的成功,让整个门诊部备受鼓舞,于是,以门诊部为平台,他们进一步开展了壮医药有关研究。黄瑾明花八年时间完成了《中医药线点灸的整理和疗效验证研究》课题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这个课题研究中诞生了两本著作,一本是1986年出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这是壮医历史上第一本以壮医命名的著作;另一本是1990年出版《壮医药线点灸临床治验录》,收录了100多种病种。这两本著作使得壮医们对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整理和推广信心倍增,推动了对壮医针灸的科学性的验证以及进一步研究应用。
200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以黄瑾明临床工作为题材的《“线”到病除》节目,引起轰动。2011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传承人的黄瑾明由此被誉为“壮医临床第一人”。2012年,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黄瑾明为代表性传承人,在我国民族医药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悬壶杏林德艺馨
在挖掘整理民间壮医壮药的过程中,黄瑾明始终强调坚持运用壮医理论指导临床,以验证壮医的科学性,并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特色。他强调“调气、解毒、补虚、祛瘀、调神”五大治疗原则,整理出壮医针刺疗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通路酒应用四大技法,重视三道两路的传导和调节作用,传承龙氏取穴及覃氏取穴。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他应用壮医针灸及壮药内服外用治疗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科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陈旧性面瘫、不孕不育等积累了大量临床验案。对针灸,他主张“无痛进针,舒适为要”,甚至亲身体验针感,深受患者赞誉。
为了让更多人掌握壮医针灸技术,黄瑾明不仅毫无保留地把毕生所得传给弟子,还制作了壮医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教学光碟并公开发行。1997年,黄瑾明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在全国开办了30多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培训班,培训了1500多名技术骨干,指导20余家县级中医院建立壮医科。
黄瑾明怀揣着医者仁心
从历史长流中
打捞壮医药先民智慧
用严谨的研究态度
慈爱的治疗关怀
为患者们带来舒适的针灸治疗体验
正因有这些伟大的中医
中医药的发展前途
才如此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