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来的触不及防,我现在是研一,算起来,毕业该是一年前的时候,而事实上并不是。我的毕业季离我已经很远,我现在是研一,我的毕业在4年前,那一年我21岁。我还记得那年酷热的5月,汗流浃背的拍着毕业照,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即使是考研失败也并没有留下冲散这一股兴奋。
今年,我研一,我带了一个毕业设计的女生,那女生,像当年的我一样,面对选择,惶恐不安,毕业设计,只是离校的一份交代,或者学士学位的兑换券。那年,我21岁,我毕业设计的时候,是跟随着一个做模具设计的老师,其实我也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只是为了选择二选择,但是,基于还是有一点点学霸的基因,我很认真的完成了那一次的毕业设计,虽然有很多的瑕疵,最后,我的论文也并非多么的光彩靓丽,最后也都只是淹没在茫茫的档案之中,但是,也是在那一份毕业设计之中,我认真的去学习UG这个设计软件,而这,也成为我后来工作当中最常用的软件之一,所以,当别人在开始时候,努力学习UG,为了一个命令而抓耳挠腮的时候,我只是笑笑而过。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乔布斯曾经说过,你不可能从现在的这个点看到过去,只有在未来的时候,你回首过往,才会发现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
毕业以后,我因为考研失败,被一个捡漏的车企招了进去,之所以说是捡漏,是因为这个车企的HR转挑了考研结束后再来一次,专挑考研失败的学子,用他的话说,这部分人至少有上进心。至于是否真如此,我倒是无法判断。这里有一个可以说的是,我当时考研的分数只是差了报考的学校3分,是很优秀的一个学校,所以,当时其实是有选择的,这样的高分,可以选择调剂这条路,而且可以调剂到本校缺人的专业,调剂的专业其实未必会比你目前的专业差,甚至可以考虑次一点学校,我当时一心一意就想本专业,就想这个学校,而加上读了很多年的书,自己也茫然不知道该继续读书还是去工作,所以,既然没考上,我就选择了工作。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可能就会选择调剂别的专业,不过,这就不会有我后来的工作的事了,所以,一件事的选择总是以牺牲另一些为代价的,这都无可厚非。当时我们班有人跟我一样,也是差了20多分,但是他选择了调剂别的专业,我当时搞不懂调剂这回事,去问他,他有些讳莫如深,模棱两可,想来也是有道理的,接收调剂的专业是有限的,往往名额也是有限的,我的分数对他是很直接的危险,他不说,我自然也就不问。所以,如果你考研只是差了一点,真想读研,又不愿屈尊去次一点学校。选择调剂别的专业并不为一种选择。
而如果你真的愿意,可以考虑二战,我当时被公司录取以后,很多考研失败的在赚取够生活费后,就辞职准备考研了,当然有的是边上班边考走了,这里面,考走的人很多,华中,大连理工,哈工的,都有,所以这里都只是一种选择,如果你很迷茫,这些路你可以考虑,而我一些一心一意准备二战的同学,倒是没有那么幸运,因为他们第二年还是考的不理想,这其中的原因我大概也没搞清楚,其实说句实话,以当时的水平,如果第二年我再去考的话,成绩未必会差,因为其实知识点都还在,而那份学校学习的心态也都还在,所以,如果你在工作的时候想要去考研,最好在头两年去努力实现,因为第三年,你会改变很多,从里到外,从认知到环境,我不知道是否是好事,只是到了第三年,再去考研的人已经没了那份心性和能够安静的读书了。这大概就是想要插入的话题了。
再考研结束后我进入了车企,一个民营但是规模很大的车企。我当时选择安定下来工作呢,是觉得在学校上了20多年的学,到底自己该走哪个路自己完全迷茫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随着时间推着走的,小学了该上中学,中学了该上大学,大学了该工作了或者读研,而考研失败了,自然就去工作了。所以自主选择意识并没有很强,而自己也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工作其实除了工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不过这个留在后面说吧,这里有一个注意的事,不管是考研失败后者直接工作的,第一年,频繁的换工作并没有什么问题,我有很多同学在那一年从不同行业里到处跳,觉得自己干不下去,不感兴趣,因此三思之后选择跳槽,这其实是种明智之举,就我个人而言,或许有些偏颇,不要把企业看的对你有多好,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榨取剩余劳动价值,这话一点都没有错,不要觉得自己刚从学校出来,没有任何技能,没底是都有的,而勇敢去尝试使我们需要具备的。企业并不会拒绝你他们也需要新手,很多企业招募新手并不要求你能干嘛,主要在于你未来能干嘛,你是否对自己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能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下去,你的兴趣真的很重要,另外,告诉你一个最实际的事实,企业不拒绝应届生,还有一点在于国家对于招募应届生的企业是减免10万税收的,每一位减10万,因此企业资本性质在这里就体现的很明显了,所以不要畏手畏脚的,不要觉得自己是别人的累赘,勇敢一些。当然这个信息是我工作第二年的时候,很多人告诉我的,至于真假我没有去考证过,而减免10万的政策运用于哪一类人我也没去考证,应用于哪一年,或者在我们之后之前到底有没有这一政策我也未曾考虑。但是这个信息在于我们那一届来说可信度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而我是个211学校,所以,如果你需要,可以以我的情况做个参考吧。
而之后我的工作几乎是在上手之后就开始了不断的重复,所以当越来越多的失落感与枯燥来袭的时候,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想到三年以后如此,5年以后如此,一辈子都将如此,每每也总是突然惊醒,我身边的同事走的很频繁,对于工资的不满占了绝大多数,而因为对于现状的不甘也有不少,离开以后,一个同学问我为什么选择重新回到学校,当时的回答时,工资不高还没有成就感,这大概就是我对这一段经历最精辟的总结了。我的同事后来很多都跳槽,我去的公司的一个部门,当年我们去的一批十几个应届生中,有985,有211的,除了得到晋升的屈指可数的一个,大都选择了离开,进修,转行,或者创业的都很有,再说下晋升的问题,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说,得到晋升的机会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你能力强有人比你更强,而,很多时候,很多工作并不需要展示真正的能力,这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大企业其实已经基本形成一整套的体系,只有职位空缺或者建立新部门,有能力者才能上位,何况,每年公司会新鲜引入的应届生越来越多,很多在你之前优秀的人都排着队等晋升,所以晋升至少也得熬个5,6年了,有的甚至更久。所以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一些事了。
而回到学校还有一个原因呢,学校的生活与资源非常的丰富,每一天不像工作的枯燥重复,你基本能看到自己一年每一天是个什么样子,日记本里记着的都是小人小事,甚至没有多大的野心,环境决定了你的视野,视野决定你的高度,在那样一个机械区域,图书馆是个稀缺的地方,我做半小时的公交才能到达区图书馆,而图书馆里的书却并不那么的丰富,这大概是更多人这一行的人所处的环境吧。
而学校的资源之丰富,你根本无法去想象,在做出改变的那一年里,我下了很大的决心,知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旅程,而我一定要走下去,所以那一年的我经历了很多,人也成熟的很多,最明显的就表现在外表上,瞬间有种30岁的感觉。而心智得到一个锤炼,虽然对于那些很坚强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确实很难得的锻炼,而这一次的选择,是我主动做出的,不再是随波逐流,不再是被时间推着走,自己一个人面对这一切,自己一个人处理所有的生活,学习,当然还有心态的问题,那段时间,压力很大,当然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很大,那段时间几乎感觉自己要得抑郁症了。而那段时间里的自己应该是很久以来最好的自己了。
我渐渐发现,其实很多那个时间的我们,20出头,刚出社会,不甘平凡,心比天高,但能展翅的并不再多,所以很多的我们都很迷茫,搞不懂未来要怎样,要怎么去生活,自己的一声似乎一眼就能看到头,那种可怕直戳心扉,所以有的人选择成家,这或许是另一个继续这种生活的办法,注意力转移到别处,有一个可以继续工作奋斗的目标,当然,这是我个人身边人给的想法,还有的人努力想要拼搏一把,所以费劲心思的创业,其中的辛苦,大概也只有个人能够理解。而现在的创业,我也曾经想过,但是路子似乎总是只有那么长,总也走不远,大概还是跟环境,更才干有关系吧。所以这事,慢慢来吧。
工作的事,差不多就这些吧,之后再说说我考研的事,我是辞职回到母校所在的城市备考的,住在学校旁边,一来这里比较熟悉,二来我需要找到那种重当学生的感觉,很难,说实话,但是我挺过来了,每天,睡够了,但是是指适当,就去学习,我们学校的自习室很多,每个学院都有,我最终在外国语学院那边,首先,那边教室多,离我住的地方近,当然,这也是辗转了快一个月才找到的好地方,我的复习从9月开始,期间,因为本身英语还算过的去,所以并没有怎么着重,但是每天的积累还是必须的,所以,早起背背单词,看看文章就是了,所以英语大概就这么复习的,我的政治是最后2礼拜突击的,因为考过,所以我知道政治看太多,都不如那最后几套卷子实用,,所以,我基本只是做了些选择题,背了最后几套的真题卷子而已,我的功力下在数学与专业课上,因为这是大头,所以我不断地在磨练自己数学应试的能力,不断总结考试可能的情况,而专业课因为缺乏报考学校的资源,所以都是自己就着一本书与网络,不断地搜集资料,反复的看书,好在自己总结能力,跟推断能力还行,所以,其实最后都还是不错,可惜结果并不好,最后复试还是被刷下,这或许是种必然,后来分析原因,可能有1、虽然初试分很高,但是复试很多本专业课的书,而我准备的不多,看的时候比较浮躁,2、另一个原因是当年的情况比较特殊,按往年来看的话,大概复试比例在1:1.3左右,也就是13个人会录取10个,然而,我当时的比例是1:3,所以就很艰难,还不知道是否有本校自己报考的,这种情况,肯定优先考虑本校的。所以复试被刷确实很是伤感,但是不管结果如何,生活总要继续,所以,我没有停息的继续联系了很多学校,但是因为是复试结束后,很多稍微好一些的学校名额都已经满了,很是焦虑,那一刻,觉得自己这一年的所有都付之东流,一个人在酒店里心碎郁闷了许久,好在母校最后给我开了大门,直到现在坐在这个实验室里跟着老师做研究,而对于遗憾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想起来,有些许的遗憾,但是已经并不会耿耿于怀了,其实,不管你做什么选择,不管你在哪里,最后你自己的人生还得自己去把握,更好的学校资源当然更好,平台更高,或许以后你想更高的地方走的时候,这会是偶尔的困扰,但是,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不管在什么环境里,你都可以活得越来越像自己,这就是最好的态度了,至少,我现在这么认为。
我现在研一,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礼拜,想要一气呵成,不是不可能,但是实在事情太多,而人多的时候,并不适合写这种私人的东西,总之,这一年,我还是收获挺多的,首先看了很多书,这是必须的,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总结,阅读英文文献等等,之外的呢,学会自由自在的游泳,打一手乒乓球,这就是我最得意的一些事了,然后就是健身了,总算是把工作累计出的脂肪减下去差不多了。反正一切都在继续,要活得越来越像自己才是最对得住自己的。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走什么样的路,很难,但是绝对值得。
毕业季来的匆匆,希望我的这微不足道的一些经历,如果能够对某个人有些许的一点点帮助,很是荣幸,希望,未来的你我,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