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李松慰的《一小时外》。一打开,就停不下来。
首先感觉到美的是文字。最近有点不想写小文,感觉自己遇到了学习写作的瓶颈。
#######一是很多念头不知道如何表达,以前得意于自己终于说出来了,现在却发现,说是说了,别人未必如你所希望的那样理解,很多时候,甚至是南辕北辙。好像这就不是光练练就可以提高的,需要高人指点,需要自己多读书借鉴别人。
#######二是文章缺乏逻辑性。逻辑性是从口才训练感受到的,短短的60秒,我都发现自己思绪万千,表达的时候杂乱无章。文章给我无限的空间发挥,却仍然是想的很多,说出来的却太少,很多时候不知所云。思路也是需要训练的,想到的方法同上。
#######三是文字没有严谨性。一拍脑袋就出来的东西,自己感觉到太缺乏推敲。感觉这一点需要的就是反馈,锤炼。没有多次的调整,是很难从实践层面去提高精确性的。
那么,以上我的问题,从《一小时外》都看到了范本。语言讲明准确,道理阐述却很明白,而且有说服力,一下子抓住人心,也能够深入人心。所以打算开始我的慢读,边读边学。
心理治疗对至少中、轻度的抑郁症有良好的疗效,但是根据我国《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心理治疗」只能在医院的设置中进行,所以你还是要去医院。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包括自称「心理诊所」、「心理医生」的那些,其实做的都是心理咨询,并不适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感冒了,不吃药,只进行开导,貌似不仅心理学,连各种教派都说,那一定是可以的。真的可以吗?心理层面,也许没有了纠结,去掉了病源,但是感冒是身体的问题,有的感冒,真的会要人命的,这时候,你就真的那么笃定,不用吃药,我跟你聊天就可以了,你敢吗?这里引出的是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不同。其实即便是咨询,也不是想象中的陪伴和倾听就可以解除一个人的疾病的,能解除的,都是本来他就没啥事,只是需要一个人陪陪而已的问题。昨天心咨老师朋友圈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好。
**心理治疗,是背后有理论支撑的言谈举止。要做到走一步,想三步,看行为背后的动机,也就是理论的支撑。
所以说,就算是心理咨询,也不是我想象的凭感觉,有的时候,凭感觉,可能起到的作用就是朋友间的友情支持。如果感觉错了,还可能把人家引到死胡同呢。
小小尝试,不求贪多,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