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随笔

今天看了10页萧红的《呼兰河传》,萧红是现代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洛神”。其创作主要受鲁迅、矛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的影响。

萧红的作品看似简单的叙述,其实也是通过文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今天看的主要内容是说呼兰河大街上有一个很大的泥坑。

这个大泥坑有5,6尺深,不下雨,泥浆像粥一样,又黏又黑。一些马、猪、鸡、狗,甚至人经常被黏住,有的还失去了生命。

一下雨就成了一条小河,水涨到两边的墙根上去了,把人家的墙根也淹了。

最难的是过往的行人,他们沿着墙边小心翼翼地行走,手在光秃秃的墙上,什么也抓不住,每次过这个大坑都要花上5,6分钟,搞得满头大汗。

一年之中,在这泥坑上抬车抬马,救过小孩多少次,可是没有人提议把这个坑填平。

老绅士在泥坑边摔倒了,说:“能不能把院墙拆了让出一块来?”

老太太说:“最好是两边种树,这样人就可以攀着树过去了。”

各种提议都有,就是没人说把坑填平的。猪肉卖便宜了,人们又说是泥坑里淹死了猪,人们争先恐后去买猪肉。

明明知道那猪肉是病死猪肉,还一个个自己安慰自己,说是泥坑里淹死的。小孩子说了真话,大人不光不喜欢听,还吓唬,还打骂孩子。

作者把那个让人望而生畏,害人无数的大泥坑比喻成当时黑暗的社会,而处在这个泥坑周围的人们却愚昧无知,自欺欺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