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5

胡晓会  河南漯河  网络初级九期学员  2018.12.5坚持分享第284天

摘抄:

暴躁是改不了的,因为受伤后反抗,是人的自我保护功能,是人的本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暴躁不仅改不了,而且也不需要改。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人丧失了暴躁后,会怎么样。

当他被压迫的时候,他告诉自己没关系;

当他被忽视的时候,他告诉自己不要反抗;

当他被否定的时候,他告诉自己要好脾气;

他会怎么样呢?

两种结果:

一个是积蓄力量。

终于压抑到了极限,无法再压抑下去,来个大的爆发和反抗,看起来更暴躁。

一个是抑郁。

丧失了反抗能力的人,就是会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会抑郁的。

所以没有暴躁能力的人,会抑郁的。

就像一个弹簧。如果你给它压力,它就要反弹。

压力越大,弹力越大。

不能反弹的时候要么就在积蓄力量等待更大的反弹,要么就是被压坏了。

所以感激暴躁。

暴躁,虽然让你活得难看了点,但起码还让你活成了一个正常人有的样子。

然后思考:我们要改的,不是要不要暴躁的问题。而是问自己:我暴躁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受到了怎样的受伤?他暴躁的时候,他体验到了什么伤害?

伤害的体验,有两个原因造成:

一个是现实刺激,真的有伤害。

一个是对伤害的敏感度。

在同样的现实刺激基础上,对伤害越敏感,越容易暴躁。

有的人对否定敏感,有的人对忽视敏感,有的人对被控制、被压迫敏感,有的人对被不尊重敏感,每个人的敏感点不同。

但在每个人自己的敏感点上,他就是容易暴躁的。

那我们知道了暴躁是怎么回事?怎么来的?怎么办呢?

1. 感谢暴躁,而不是批评暴躁。

暴躁在告诉你,有人受伤了。

受伤没有应该不应该,疼就是疼,没有对或错,你不能告诉自己“你不该疼,这也是矫情的表现”。

暴躁只是一个信号,它在提醒你,你受伤了,你应该去关注下这个受伤。

有人来向你报信,你不应该感谢他吗?还要批评他,为什么报信的姿势这么难看?

2. 倾听暴躁,这个伤害是什么。

你在暴躁,你就问自己,我受到了什么伤害。

别人在暴躁,你就去问他,他受到了什么伤害。

这个伤害在说什么呢?你不该这么对我,你不应该忽视我、否定我、要求我。

3. 睁开眼看看。

别人在否定你、不理解你、忽视你、压迫你,让你觉得很受伤。

多少部分是因为他真的很过分,多少部分是因为激活了你早年的创伤?

你创伤的部分,是你需要自己负责的部分。

你可以去找人谈论你的这部分受伤,而不是沉浸在受伤里。

4. 看到需求,并为之负责。

当你暴躁的时候,你的需求是什么?你应该尊重我、认可我、倾听我、关注我,这是我的需求。

我们发现了这个需求,我们就要自己为这个需求负责。

怎么负责呢?

问自己:我可以为这个需求做点什么呢?

这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就从暴躁本身,深入到需求层面了。

我的这个需求,可能是早年的匮乏,是指向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转移到了当下这个人身上。

5. 选择。

当你愿意为自己的伤害和需求负责,你就可以去找方法了。

我们可以找出应对伤害和需求的至少3个方式。比如你需要孩子尊重你的辛苦付出,除了用暴躁强迫他,你可以做哪些来满足自己呢?

每个需求,都可以找到至少100种方法,来应对。

使用暴躁本能性反抗,只是其中方法之一。

注意力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只能抱怨和逃避。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找方法。

这时候暴躁,就成了我们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一个机会。

当我们想与人亲密,就可以使用这个机会。

当我们不想亲密,就可以做点什么保护自己,不必使用这个机会。

应对受伤,只是多一种选择,而不是只有暴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