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东西是什么?
就是生命的单纯和灵魂的高贵
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无几,好为人师者比比皆是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留心开垦自己的心灵土壤,让落在其上的好种子得以生根开花,在自己的内心培育出一片美丽的果园。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认识自己的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自我实现,真正成为自己。
人生的一切美好经历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重复,他们因此而永远活在了记忆中。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牺牲。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如果你自己随波逐流,你就不要怨怪这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了,如果你自己见利忘义,你就不要怨怪这是一个道德沦丧的时代了,如果你自己志大才疏,你就不要怨怪这是一个精神平庸的时代了。
苏格拉底的遗训 关心自己的灵魂,度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一个人可以凭聪明勤劳和运气挣许多钱,但如何花掉这些钱却要靠智慧了。如何花钱比如何挣钱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味高低。
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天
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要是别人并不和你一样认为它们是善、快乐、幸福,这样做岂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严重侵犯?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纷争的确起于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趣味、观点、立场等。大至在信仰问题上,试图以自己所信奉的某种教义统一天下,甚至不惜为此发动战争。小至在思维方式上,在生活习惯上,在艺术欣赏上,在文学批评上,人们很容易以自己所是为是,斥别人所是为非。即使在一个家庭的内部,夫妇间改造对方趣味的斗争也是屡见不鲜的。
活的简单才能活的自由
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人活一世,不过是到天地间走一趟罢了。人生的终点是死,死总不该是人生的目的。人生原本就是一趟没有目的的旅行。
我认为,人的基本性格是难以改变的,也不必刻意改变。性格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正确地使用,使之产生好的结果。比如说,我不善社交,也就不去社交场折腾了,反倒为自己赢得了宁静的心境和独处的时间。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仅仅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在两者中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在青年时期,人有虚荣心和野心是很正常的。成熟的标志是自我认识,认清了自己的天赋方向,于是外在的虚荣心和野心被内在的目标取代。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舆论和殷誉,那就不去管它们,顺其自然吧。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处世和做人,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顺其自然吧。
人在年轻时会给自己规定许多目标,安排许多任务,人世是基本的倾向。中年以后,就应该多少有一点出世的心态了。所谓出世,并非纯然消极,而是与世间的事务和功利拉开一个距离,活得洒脱一些。
一个人的实力未必表现为在名利山上攀登,真有实力的人还能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适时地退出竞赛,省下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享受生命的乐趣。
生而为人,忙于人类的事务本无可非议,重要的是保持心的从容。
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但许多人宁愿用它来换取那些次宝贵或不甚宝贵的财富,把全部生命耗费在学问、名声、权力或金钱的积聚上。他们临终时当如此悔叹:“我只是使用了 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每部经典作品都扎根在人类精神生活的至深土壤之中,正因为如此,所以能够在不同时代的个人的心灵中抽出新芽。
对今天青年人的一句忠告:多读书,少上网。你可以是一个网民,但你首先应该是一个读者。如果你不读书,只上网,你就真成一条“网虫”了。称“网虫”是名副其实的,整天挂在网上,看八卦、聊天、玩游戏,精神营养极度不良,长成了一条“虫”。
“网虫”是什么好名头啊?做“书虫”当然也不好。不过,书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主要宝库,你只要善于利用这个宝库,汲取营养,就定会发育良好,成为精神上强健的人。
我承认互联网是一个好工具,然而,要把它当工具使用,前提是你精神上足够强健。否则,结果只能是它把你当工具使用,诱使你消费,它赚了钱,你却被毁了。
我在生活、感受、思考,把自己意识到的一些东西记录了下来。更多的东西尚未被我意识到,它们已经存在,仍处在沉睡和混沌之中。读书的时候,因为共鸣,因为抗争,甚至因为走神,沉睡的被唤醒了,混沌的变清晰了。对于我来说,读书的最大乐趣之一是自我发现, 知道自己原来还有这么一些好东西。
不知从何时起,车窗外的景物不再那样令我们陶醉了。这是我们告别童年的一个确切标志,我们长大成人了。我们开始需要一个目的, 而且往往也就有了一个也许清晰但多半模糊的目的。我们相信列车将把我们带往一个美妙的地方,那里的景物远比沿途优美。我们]在心里悄悄给那地方冠以美好的名称,名之为“幸福”“成功”“善”“真理”等。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番, 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