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重视他人的需求视角,就是行动最有效的做法,而不是强调自己的主观意愿...
导读:
感恩参加@行动派大学 的 #行动派U聚# 08.23 分享活动,遇见和结识新伙伴@派小琦1349 ❤ 特别感恩在活动结束后的回去路上,她非常认真耐心的倾听我的提问,并从我的视角需要要点考虑出发,无保留的分享了她的宝贵成长经验,我不仅学到了一些新的品牌发展具体实操思路及方法,也引起我开始去重视他人的需求视角,避免陷入在自己的主观意愿中做无用功。
【一】如何做好每次分享准备,文字分享与语音直播的差别
分享前是肯定要做文稿准备的,特别是语音分享,除非非常熟练啦及情况特殊紧急,因为语音分享容易不过脑,缺失了理性思维工具的梳理优化,再者普通话不标准,他人在学习过程会比较费劲。
我前天在微博上看到打工皇帝@唐骏 的分享时,也提到打字的重要性:文字更加方便对方阅读,而且更能准确表达意思。如果并非一些特殊活动信息量超大,必须语音方式直播外,平时分享与沟通还是用文字方式更为妥当。
【二】如何看待定价的金钱关系,运营朋友圈、微博的分享
个人品牌:你是谁比较重要
关于收费的价值配得感问题,只要自己是真心为他/她人提供成长的改变帮助,就不需要担心报价的问题,客户抢着想付费给你报名,而且是认定找你报名,也不用有意无意的宣传推广,我也发觉到自己还存在着过去做电商设计时的习惯,很多时候反而分散了注意力,没能完全专心的去做到更多的如何帮到他/她人成长上,我还是全力的不彻底呀,哈哈,可以长进!
【三】如何处理及做好人际关系的
六的智慧 ,然后再到社群经营
认真关心帮助他/她人完成 “6” 件事及更多,彼此的关系自然会因此更好。在活动上时,她还提到当感觉自己不知道做什么时,就想着去“祝福”他/她人好啦,哇!这真是一个“转念”的不二方法。
【四】如何看待社群与私密交流关系的
我请教问她,我新创建了线上社群,但是最近感觉有点儿卡住了,大家不是很活跃。她说,你看行动派也并没有做什么大本营之类的社群呀,只是根据课程需要才建了社群,这看个人的思路情况,有把握就做,而且需要试着能从群里带出几个领头羊出来,从而持续的激活社群的运作发展,不然慢慢的社群就消沉啦,自己也后继无力。我很共鸣,我在一个月前偶然想起并学到的“道与术”,里面也有提到类似的社群技巧,却是知道了很多却没认真践行用出来,也是一个试错与体验的过程吧。现在我开创的社群还好,有那么几个死忠活跃的会经常出现。
有些个人私密的事情并不适合公开在社群内探讨,就像她做的事业类型更适合做线下一对一交流分享,就不用做社群也可以很好啦。我想到自己的禅修行“冥想”课程,也有些地方是较为私密探讨的部分,不合适在群里交流,我意识到需要多些心思去主动和他/她人私聊,而不是鼓励他/她人在群里交流呀。
我转变创业角色后,也感受看到一些新的世界,过去我还是较为活在个人的喜好方式之中,强调个人的意愿和理念,并没做到重视读者/学员的需求视角,以至于很少和他/她人去私聊,聚集到社群的人虽然每天增长已经到 100 多人啦,却不是很活跃,我既管不过来精心引导,又没做好他/她人的私密需求。我想起我在 8 月初刚开放社群时,那时人少,所以活跃的人也多,大家愿意敞开分享自己的困惑,现在人多了,或许反而增加了大家的私密顾虑吧,加上我在活动分享主题的组织上有些乱,也让大家有些不清楚这个社群是做什么的了。
今天遇到好几个我社群里的小伙伴,怎么世界这么小,哈哈哈,有小伙伴说我的分享都有听,就是感觉有些突然。我想到社群新的运作方法是,先考虑大家的需求点来确定内容主题,并提前一天在群内预告,让大家有参加活动兴趣的选择性预期准备,避免临时的主题分享。
例如,我几天前准备每天早上读一篇我的文章做分享,做了 2 天后,突然觉得不太对劲,貌似没考虑清楚大家需要的是什么,或许可以更简单,例如,简短的一句早安问候,鼓励大家关注呼吸、提升觉察能力、有空静心冥想、享受生命的美好等等,稳固大家学到的“禅修行”知识。
【五】我从她分享的“精减精力”得到的启发
“精减精力”的概念让我得到又一个特别受触动的关键词,因为我们每天总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精减精力就变得非常重要,从而解决琐碎问题并能有更多时间专心聚焦在关键的事情上,这和我在做的“冥想”课程正好有相同的效果目的。
【六】解决失眠问题睡个好觉,列出“今日必须完成的工作”
解决失眠问题的工作方法,让我感到非常共鸣:允许自己在将“今日必须完成的工作”做好后,如果累了就鼓励支持自己去休息,好好的享受早睡;如果实在是当天很累没在状态,也是可以去休息的,如果一段时间内都是这样情况,就要去关心自己是怎样情况咯并做调整。
这样想法来做的好处是,我们不会再忙着批判强求自己,又累又做不好。学着“臣服”与享受放松,学着看到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呀。毕竟睡的太晚,早上也不容易早起,早睡早起确实是最符合生理科学的健康方式的,如果不容易做到,也正常,就帮自己安排一段时间来养成呗,加油!ヾ(◍°∇°◍)ノ゙
【七】引起我对自己关于“热情”的重新认知
激动不是热情,有可能是燥。
小琦提到说,我在课堂上表现的太大声啦,虽然是热情但是显得有些“噪”,而修行的人更应该能沉静的,因为并不需要声音高呀,说慢一点大家也会慢下来听得更清楚。这引起我的一个思考,我以为这是自己的“热情”天赋特性,但是很多时候好像反而成了“表现”了。
好棒!特别棒的是,她分享时那亲切又认真的神情与态度,完全无保留的从他/她人角度考虑解决问题,还积极的鼓励我提问,让我很受触动,既是因为她的回答非常的有见解,又是因为她真的好棒耶!感觉这次参加活动赚到了一颗新种子、一个新的业力伙伴及榜样!
引用我好友鬼鬼的话说:同频同心同愿者同行!感恩 ❤ 赞!
/微博/简书/微信公众号@行子禅
「行动中禅定,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