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三月开始我喜欢上了阅读,尤其热衷于言情小说。短短的一个多月我依次看了张小娴的《三月里的幸福饼》、纳兰雪央的《相爱恨晚》、Lydia的《当我足够好,才会遇见你》、弋弋的《总有一个人陪你看尽世间风景》,还有桐华的《那个回不去的年少时代》。不论是读哪本书我都在有意无意地与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着比较,尤其是桐华的《那个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字里行间感觉作者跟自己好像是同一个年代生人。
2、记忆犹新的是83年上幼儿园的自己,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正值83版《射雕》热播,我每晚都要去屋后幼儿园的张老师家看,第二天便和小朋友们一起演绎。那个时候的我们天真无邪,根本不懂得《射雕》真正演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喜欢”是什么意思,一帮小不点儿就跟过家家似的分配角色,照着前一晚的剧情演绎着,我主动要求扮演华筝,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性格跟她有几分相似之处。
上小学时小虎队正红,我虽不是地道的追星族,但也喜欢小虎队的每一首歌。《爱》、《青苹果乐园》等,虽不能把每首歌的歌词完全记住,但也总能哼出调调来。那个时候我跟同学们一样喜欢抄歌词,一边看着电视机下方滚动的歌词,一边在歌词本上抄着,往往看好几遍才能抄完一首完整的歌词,再把本子上帖上当时很流行的小贴画。
上初一时暗恋当时与自己同桌的小男生,又羞于启齿,于是便给他写了一张小纸条,结果他当众读了起来。我一时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再之后我们分开坐了,也不再说话,直到临毕业时我才鼓起勇气请他帮我写留言,结果他却无情地把同学录摔到地上。
毕业后我们再没有见面,直到去年的3月29日的同学聚会,时隔20年后的重逢,原本我以为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会淡忘曾经的不快,但在聚会前几天在微信的同学群里还是被远在上海工作的吴同学的一言让我们又回到了曾经的尴尬。她说貌似我上初中时有一个暗恋的对象。同学们便根据那几天群里的异常猜测着,最终发现我与武同学从不同时出现在群里,我们都在刻意回避着对方,最终被锁定目标。
此时的武同学觉得脸上挂不住,居然在群里责骂我,最终我很矛盾的去参加了同学聚会。他又主动过来跟我道歉,但事后又因某些原因我们又回到了20年前的样子不再联系。
懵懂的年纪暗恋上一个内心并不阳光的小男孩,我发觉自己并没有桐华笔下的罗琦琦那样幸运,小学暗恋上了张骏,但在初中去北京及青岛的途中让他们正视了自己的情感,尽管故事没有写出他们的结局。
琦琦有从小在逆境中陪伴自己成长的许小波,最终琦琦帮小波实现了他的大学梦,小波帮琦琦实现了她的书店梦。
虽然桐华的笔下没有写出罗琦琦的最终归属,但她依然是幸运的。这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许是不曾拥有,也许是不曾疯狂地爱过,让我在那几天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看完了这本很多人看后都深有感触的书,那个属于自己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也永远深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