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金波寺团队翻译整理
【原文】
上行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王舍国其鸡山,与大比丘众不可计,弟子善业第一,及大众菩萨无央数,敬首为上首。
是时,十五斋日月满,佛请贤者善业:“此众菩萨集会,乐汝说菩萨大士明度无极,欲行大道当由此始。”
于是,鹙鹭子念:“此贤者说明度道,自己力耶?乘佛圣恩乎?”
善业知其意而答曰:“敢佛弟子所说,皆乘如来大士之作。所以者何?从佛说法,故有法学。贤者子、贤者女得法意以为证,其为证者所说、所诲、所言,一切如法无诤。所以者何?如来说法为斯乐者,族姓子傅相教,如经意无所诤。”
善业言:“如世尊教,乐说菩萨明度无极,欲行大道当由此始。夫体道为菩萨是空虚也,斯道为菩萨亦空虚也。何等法貌为菩萨者?不见佛法有法为菩萨也。吾于斯道无见无得,其如菩萨不可见,明度无极亦不可见。彼不可见,何有菩萨当说明度无极?若如是说,菩萨意志不移不舍、不惊不怛、不以恐受、不疲不息、不恶难此,微妙明度与之相应而以发行,则是可谓随教者也。又菩萨大士行明度无极,当学受此。如受此者,不当念‘是我知道意’。所以者何?是意非意,净意光明。”
贤者鹙鹭子曰:“云何有是意而意非意?”
善业曰:“若非意者,为有为无?彼可得耶?”
曰:“不可也。”
善业曰:“如非意,有与无不可得,不可得不可明,其合此相应者,岂有是意意非意哉!”
曰:“如是者,何谓非意?”
善业曰:“谓其无为、无杂念也。”
【白话文】
我听佛是这么说的。有一次,佛陀来到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众多大比丘僧众,还有当时排在第一的善业菩萨,以及无数的菩萨,都恭敬请佛陀上座讲法。当时,正是十五斋日满月之时,佛陀对贤者善业说:“今天众位菩萨集会在这里,请您来说说菩萨大士欲修持明度无极,该怎么开始呢?”
还没等善业开口,佛陀的另外一个弟子鹙鹭子心里想:“这位贤者要来讲明度大道,是他自己的能力所及而讲,还是替佛陀您讲呢?”
善业看出鹙鹭子的心思,于是说道:“佛弟子所说法,都是承蒙诸佛菩萨的智慧功德加持所说。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有佛说法,才有了佛法。虽然诸男女贤者众,以为懂得了佛法的知识体系,就是实证到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未来成为真正的证得者,再去传承、传递、解说、教育。因为这一切,其实正如“法”本身一样,都是无需怀疑和诤论的。诸佛如来所说法,是为离苦得乐而说,各姓氏族群人们,辗转相传相教的,自然也如佛法经论一样,所要传递的意义,是教人离苦得乐的,这无需怀疑诤论。”
善业接着说:“正如世尊所教,菩萨们要带众生离苦得乐,就要从修学明度无极开始。修行者们去体悟大道,‘体悟’生命是空性的,连体悟的道和念,也都是空性的。真正的菩萨怎么修呢?是不执着‘有为法’的。我在修道过程中也不执有,也不执有所得,正如菩萨是空性的,明度无极也是空性的。既然是空,哪有什么菩萨在说明度无极法呢?若能像这样,才是真正的菩萨。坚定不移的,没有惊惧悲伤的,没有恐惧觉受的,无所谓疲劳歇息的,不以苦恶为难的,才是真正与‘明度无极’微妙相应。发心修明度,是真正的依止佛陀教法的。菩萨大士若要修学明度无极,正应当如此。如果领悟到此,就不会说‘我已了知佛法大意’这样的话了。所以呢,知‘意’,知‘意非意’,才是真正地领悟清净心、光明大道。”
这时,鹙鹭子问:“为什么知‘意’,知‘意非意’,才是真正地领悟光明大道呢?”
善业说:“‘意’是知道思想,‘非意’是思想是妄想,‘意非意’是知道思想是妄想。如果没有思想,没有起念,那是有,还是无呢,还能得到所思想的内容吗?”
鹙鹭子说:“不可得。”
善业紧接着说道:“既然没有思想,没有起念,有与无也不可得,不仅不可得,还不可言明,因为言语道断,与此和合相应的人,岂还有‘意’与‘意非意’的纠结呢?”
鹙鹭子又问:“既然如此,那还要‘非意’做什么呢?”
善业回答道:“是要强调没有造作,没有杂念。”